[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电缆线通信的智能节电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51783.3 | 申请日: | 2012-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3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彭力;董国勇;林婷;戴菲菲;马晓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互联网 电缆线 通信 智能 节电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电缆线通信的智能节电器,属于智能控制领域。
二、背景技术
一项来自中国节能认证中心的调查表明,中国家用电器待机能耗达到了家庭能耗的10%。当待机能耗达到13W时,一年将浪费超过100度电,即任意两个常用家电同时待机都会造成这么多的浪费,更不用说在生产以及办公室电能浪费了,而且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电缆线传输技术日益成熟,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实现多个终端电缆线通信变得容易,更重要的是电缆线通信最大的优点在于不需要重新布线,可以直接利用家中原有的线路,非常方便而且节省很多成本。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成熟及广泛使用,使得人们通过网络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以及控制家中任意电器的运作。
针对人们经常忘记完全断开家中相关电器电源,以及由于距离因素等造成的不方便。我们设计了一个产品,可以让家庭用户实时了解到电器待机情况,以及电器运行状态,所有的数据最终将会上传至服务器,可以推送邮件通知,或者用户通过电脑或手机轻松自主上网查询,非常便捷,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及时断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电缆线通信的智能节电器。具体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1)电能信息采集: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量传感器节点嵌入在一个转接头中,电器的插头连接转接头后再由转接头取电,通过转接头的使用可增加节点使用的的灵活性,提升性价比。转接头当中有继电器,电器的供电受到转接头节点的控制,转接头关闭时,里面的继电器断开,电器随之断电,当转接头工作时,电器可以正常工作。每个节点有一个ID,即不同工作的电器拥有不同ID。
(2)信息的传输:不同的节点通过电缆线与终端节点通信,终端节点连网,可以将信息传输到网络中。终端节点将收到两类数据。一种是大功率数值,即是正常运行的电器的节点信息,只需输出工作状态即可;一种是小功率数值,即待机电器的节点信息,终端节点掌握待机的时间,进行运算处理,得到不同时段的耗电量,最终上传服务器。用户可以在线下或线上了解并控制节点。
(3)控制:线下,即在家中,我们在每个节点上设置了一个按钮,用户可以直接点击按钮关闭节点从而家电断电;线上,服务器通过网页形式向用户展示电器的运行状态,待机损耗等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上网查询,按年、月、日等查看相关时段内不同的电器因为待机而累积消耗的电能。用户可通过网页操作,控制终端服务器发送信号给相关的节点,节点收到信号后自行断路,与之连接的插头断电,从而关闭待机状态的电器或是因为忘记关闭仍在运行的电器。另外我们也可以嵌入算法,通过这些已有的记录,分析用户的用电习惯,包括电能浪费情况等,提供相应的建议或警示。
用户只需要出门后在任意时间根据推送的通知引导,或者自行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登入相应网址,可查看已消耗的待机电量信息或忘关的电器信息提醒用户,即时控制断电,即时控制断电,非常便捷。如果这种产品投入使用,预计平均每年将会为每个中国城市家庭节省至少50~100度的电。这种机制同样可以应用到办公室,工厂,零售行业等,科技的变革让节能环保实现在每一分每一秒!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各模块通信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1)分节点将电脑、洗衣机、电视机等家里各种电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包括正常工作、待机工作、断电)通过电缆线通信的方式发送给终端节点,终端节点连网,将信息进行处理后传到服务器上。
(2)人们可以在线上或线下查看控制节点。用户只需要出门后在任意时间根据推送的通知引导,或者自行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入相应网址查看相关信息,并远程控制家中的节点从而控制家电运行状态。线下直接操作节点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17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