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噪声分米波信号变频放大接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0744.1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7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田力;吴岩磊;燕栋;赵丕扬;杨松楠;邹建国;郝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0 | 分类号: | H04B1/10;H04B1/16;H03F1/2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莫琪 |
地址: | 30021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分米波 信号 变频 放大 接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噪声分米波信号变频放大接收系统,系统用于实现对分米波进行两次变频处理,输出指定的中频(IF)信号,并具有噪声低、同时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背景技术
伴随信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近代工业、商业、军事的发展,原始的通信手段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香农信息论,纠错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信号检测理论,信号与噪声理论,信源统计特性理论等通信专业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使通信产业有了飞速发展。微波信号在沿线路的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和通信系统内部的各种噪声干扰,噪声和信号混合后难以分开,从而使得通信质量下降。线路越长,噪声的积累也就越多。并且传统的信号接收系统体积较大,工作可靠性较差,往往给使用带来麻烦。因此,普遍存在信号接收机体积大,工作可靠性差,噪声较高,影响信号接收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当前信号变频接收系统体积较大,系统内部存在频率串扰,噪声系数相对较高的问题,通过模块化设计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实现分米波信号变频放大接收系统并减小整个系统体积,同时适当调整电路设计参数,在保证同等增益的前提下,使噪声系数最优化,降低信号接收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和通信系统内部的各种噪声串扰以及信号变频过程中带来的谐波杂散的问题,从而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低噪声分米波信号变频放大接收系统,包括本振模块和接收通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模块包括一本振电路LO1和二本振电路LO2,所述接收通道模块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滤波器、匹配网络、第一混频器、第一中频滤波器、第二混频器和第二中频滤波器;本振模块和接收通道模块分别采用相互独立的腔体作为电路安装基体,安装本振模块的腔体通过金属隔段形成三个结构空间,分别为二本振空间,恒温晶振空间,一本振电路空间;安装接收通道模块的腔体通过金属隔段形成五个结构空间,分别为射频滤波器空间,第一混频器空间,第一中频滤波器空间,第二混频器空间,第二中频滤波器空间;接收通道模块和本振模块之间通过射频线连接;分米波信号通过两次混频、三次滤波,多次放大将变频为固定频率的中频(IF)信号;分米波信号被系统接收后,依次经射频腔体内的电路进行放大滤波处理、第一混频器混频、一中频放大滤波处理、第二混频器混频、中频放大滤波并进行阻抗匹配后得到指定的中频(IF)信号;其处理过程包括
a)分米波信号进入接收通道模块1后,先经过低噪声放大器将接收到的分米波信号进行第一级放大;
b)分米波信号放大后经射频滤波器滤除带外杂波,从而降低外界给系统带来的干扰;
c)经放大和滤波后的分米波信号经匹配网络匹配后与本振模块中的一本振电路LO1的本振信号一起送入第一混频器中进行混频,输出一中频信号;
d)由低噪声放大器和第一中频滤波器将一中频信号放大、滤波,与本振模块中的二本振电路LO2的本振信号一起送入第二混频器中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
e)将经第二混频器混频后得到的中频信号再送到低噪声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中频信号经第二中频滤波器滤波,然后通过匹配网络匹配,得到低噪声系数,高信号质量的中频信号,从而实现对分米波信号的变频放大。
低噪声放大器选用mini公司的ERA系列低噪声放大器。
接收通道的腔体采用金属结构,按照所安装电路频率的不同划分成若干个腔室,电路印制板安装在腔室底部,使用螺钉紧固;本振模块的安装腔体,划分成若干个腔室,其中恒温晶振为一本振和二本振提供基准参考源,一本振和二本振分别位于独立的腔体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减小了低噪声分米波信号变频放大接收系统的体积,系统小巧、轻便,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同时电路合理设计和腔体结构保证了系统低噪声,高信号变频接收质量,大大降低了信号接收的误码率,确保了信号接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系统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2是基本原理框图;
图3是接收通道腔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振模块腔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0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