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烧伤溶痂创面修复的菠萝蛋白酶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0559.2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7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正 |
主分类号: | A61K38/48 | 分类号: | A61K38/48;A61K9/48;A61P17/02;C12N9/50;A61K31/3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烧伤 创面 修复 菠萝 蛋白酶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烧伤溶痂创面修复的菠萝蛋白酶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临床上祛除烧伤坏死组织的最常用方法仍然是手术削痂。但手术方法除快速有效外,不足之处在于:一、彻底的手术清创常以牺牲临近正常组织为代价,从而导致新创面形成造成病人二次痛苦;二、手术削痂主要是依赖于医生的主管判断,当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无显著界线时,增大了手术难度与风险特别是功能部位;第三、一般手术削痂都造成较大量出血,超过10%面积还需准备400——800毫升全血;第四、手术削痂创面愈合恢复期长且较多疤痕难于避免。为了客服上述缺点,业内医生一直在寻求使用安全操作方便药效确定的溶痂药物。
溶痂药物包括中药、化学药物和生化酶制剂三大类。溶痂中药较常用的有愈创十号、东方一号和水火烫伤膏,因这些药物无抑菌作用,可使创面感染重,而很少被采用。化学溶痂药物,即酸性药物扩散剂,常用的酸性扩散剂有水杨酸、丙酮酸、琥珀酸和柠檬酸等,但因其刺激性给病人带来痛苦等原因,临床上早已不被采用。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清创方式仍是手术清创和传统中药药物清创,效果取决于手术医师对创面缺血、感染和坏死组织界限的判断。术后伤口感染因清创不彻底,而彻底清创又易造成邻近正常组织受损,出现坏疽、缺损、愈合延迟,甚至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手术脱痂存在着各种风险,不可避免地造成出血,在许多情况下表现出一定局限性。手术造成动脉缺血性溃疡会因创伤使感染坏死进一步加重。机械性清创对有脆弱肉芽组织生长的伤口造成伤害。菠萝蛋白酶清创安全、高效、对正常组织无腐蚀作用,
有关菠萝蛋白酶制备溶痂药物的非专利文献报道始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专利文献报道则最早先见于1974年。根据用中国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库(WIPO Data Base ofChinese Patent Office)的检索结果,在已公开的专利中有六篇专科(其中两篇相同)与本发明有不同程度的相关,Gerold.K.V.Klein和John.C,Houck在1979年申请的美国专利4,226,854,名称为用水解酶产品进行失活组织清创(DEBRUDENEBT OF DEVITALIZED TISSUE WITHHYDROLYTIC ENZYME PRODUCT)专利中,描述了一个等电点为6,至少含有两个亚基(每个亚基分子量为14,300-15,000道尔顿)的酶混合物的主要特性及其用该酶混合物水溶性制剂进行溶痂的详细方法。1980年8月25日Klein和Houck二人又申请了一个专利(专利号为4,307,081),名称为酶混合物(ENZYME MIXTURE),该专利提出,溶痂酶(Escharase)的概念,并在上一个专利的基础上提出酶混合物的分子量为30,000-50,000道尔顿,同时提出了一个治疗配方(即酶混合物与生理盐水的配比为1∶1)。William Galbraith在1981年5月5日提出了一件新的专利申请(美国专利4,361,551),名称为酶清创法(METHOD OF ENZYMEDEBRIDEMENT),该专利详细描述了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其特性:在半胱氨酸存在条件下的蛋白酶活性为每mg15-35个酪蛋白活性,0.5-5个胶原蛋白活性。1991年12月3日Klein和Houck又申请了一件新的美国专利,并于1992年12月2日通过PCT申请了国际专利(PCT/US92/10395),名称为:含有溶痂酶的蛋白水解酶混合物及该物质的分离方法(PROTEOLYTIC MIXTURE CONTAING ESCHARASE AND METHOD OF ISOLATING SAME)。该专利描述了一种全然不同于以前的分离方法,即以抗坏血酸(Vc)作为抗氧化剂,(NH4)2SO4作为蛋白质沉淀剂的分离方法。具体步骤为:①将粗酶溶于含有1%Vc的溶液中(4-10℃)→②用HCl调pH至3.5-3.9;→③在4-10℃条件下搅拌18小时→④用过滤或离心法去除不溶物→⑤制成40%的(NH4)2SO4饱和溶液(4×10℃)过夜沉淀→⑥离心或过滤,收集沉淀→⑦将沉淀溶于含0.1%Vc的0.3M醋酸溶液中(pH3.4,低温);→⑧用Amicon DC-30超滤系统过滤→⑨清液冻干称重即为含有溶痂酶的蛋白水解酶混合物,该混合物中含有1%-1.5%的溶痂酶(Escharase),发明人还给出了溶痂酶的氨基酸组成,并因为该酶缺乏脯氨酸和酪氨酸,发明人认为它是一种单-蛋白(Unique protein),该酶由三个分子量为15,000道尔顿的亚基组成,总分子量为45,000道尔顿。发明人认为该专利在收率(25%),水解酶混合物中溶痂酶的含量(1%-1.5%)、溶痂时间(4小时)以及混合物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显著优于以往专利,可以产生更好的植皮床(grafting bed),中心残余焦痂(central eschar remaing)也更小。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G-75或等电聚焦方法获得更纯的溶痂酶。上述几项专利在分离方法或条件以至对溶痂酶的描述上虽有不同,但在以下几点是相同的:①所用的粗酶均是从菠萝茎中提取的;②酶混合物的分子量均在30,000-50,000道尔顿范围内;③酶混合物的最高活性为每mg酶制品35个单位(在半胱氨酸存在条件下);④等电点一般都在6左右;⑤溶痂时间最快为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正,未经李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05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