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9963.8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1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郑怀兵;王聪;张国伟;王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5/20 | 分类号: | A61M5/2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距离救援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远程注射器。
背景技术
地震、海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会导致建筑物倒塌产生废墟,搜救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为了提高搜救效率,大力发展搜救机器人技术;由于废墟内环境的杂乱和狭窄,有些情况下机器人发现伤员但无法靠近伤员,特别是伤员在生命垂危时刻无法获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受机器人所能承受的载荷、空间大小的限制,机器人无法靠近伤员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安装于机器人上实现远距离注射的远程注射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注射器、注射装置、弹射装置及安装在机器人上的电机座,注射器包括安装在注射器外壳、注射器活塞、导液管及针头,注射装置包括电机及传动导向装置,弹射装置包括储气缸、电磁阀、气体导管及针头外壳,其中储气缸及针头外壳分别安装在电机座上,储气缸的出气口处设有电磁阀,所述针头外壳上开有通过气体导管与电磁阀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注射器外壳安装在电机座上,注射器活塞位于注射器外壳内、并沿轴向往复移动,所述针头位于针头外壳内,通过导液管与注射器外壳内部连通;所述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通过传动导向装置与注射器活塞相连,带动注射器活塞往复移动。
其中:所述储气缸上安装有对其内部充气、为针头弹射提供气体压力的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气缸、气缸盖、止回气堰、充气活塞及复位弹簧,其中充气气缸插设在所述储气缸上,充气气缸位于储气缸内的一端开有出气口、并在出气口处安装有止回气堰,充气气缸位于储气缸外的另一端罩有气缸盖,所述充气活塞穿入充气气缸内,该充气活塞露在充气气缸外的部分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传动导向装置包括导程杆、螺母、丝杠、滑块及导槽,其中丝杠转动安装在电机座上,任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导槽安装在电机座上,导程杆的一端插入导槽内,另一端通过滑块与注射器活塞相连;所述螺母与丝杠啮合配合,并与所述导程杆的另一端固接;所述注射器活塞的一端插入注射器外壳内,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并由滑块穿出,在注射器活塞另一端的端部设有注射器活塞紧固件;所述电机位于电机座的下方,电机输出轴的轴向中心线与丝杠的轴向中心线共线;所述导槽紧固在电机座上表面,导槽的轴向中心线与导程杆的轴向中心线共线,且与电机输出轴和丝杠的轴向中心线平行;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电机座上,任一端由电机座穿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相连,另一端的轴承由安装在电机座上的轴承端盖限位;所述注射器外壳通过注射器固定件安装在电机座上,针头外壳通过针头固定件安装在电机座上,注射器活塞、注射器外壳及针头外壳的轴向中心线共线;所述针头外壳上的进气口位于针头外壳靠近针头固定件的一端的下面;所述针头与针头外壳之间为间隙配合。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由固定在电机座上的注射装置、弹射装置以及固定在弹射装置上的充气装置相互配合连接构成,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安装,不占用更多空间,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达到工作目的。
2.本发明的注射装置通过驱动电机的正反转达到吸液和注射的目的,从而摆脱了人为在废墟内不便的因素;电机控制简单、精确,从而可精准控制药液进给量;弹射装置的储气缸内气压可通过充气气缸调节,从而改变注射针头弹射的远近,即弹射力可调,注射效果好,可靠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电机,2为联轴器,3为电机座,4为导程杆,5为螺母,6为轴承端盖,7为丝杠,8为滑块,9为注射器活塞紧固件,10为注射器活塞,11为导槽,12为注射器固定件,13为注射器外壳,14为针头固定件,15为针头外壳,16为气体导管,17为储气缸,18为充气气缸,19为气缸盖,20为复位弹簧,21为轴承,22为导液管,23为针头,24为电磁阀,25为止回气堰,26为充气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注射器、注射装置、弹射装置及直接安装在机器人上的电机座3,注射器、注射装置和弹射装置分别固定在电机座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99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油回收再利用于热处理淬火的方法
- 下一篇:内增温搪瓷钢混膜厌氧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