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借助感应焊接将导电带固定在太阳能电池的电流汇流排上的焊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8732.5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7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克劳迪奥·迈斯尔;布拉德·M.·丁格尔;帕斯卡·苏特尔;皮特·莫尔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库迈思控股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2 | 分类号: | B23K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孙征 |
地址: | 瑞士卢***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借助 感应 焊接 导电 固定 太阳能电池 电流 汇流 焊接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导电带固定在太阳能电池的直线的电流汇流排上的焊接设备。特别是本发明的焊接设备涉及的是一种通过感应焊接,即通过对需要相互连接的部件进行感应加热产生焊接连接的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这样的焊接设备用作在太阳能电池模块(“光电模块”)内产生电连接。一个太阳能电池模块通常包括数个太阳能电池,这些太阳能电池的目的是将入射在各个太阳能电池上的光通过光电效应转换成电能。为了这个目的,每个单独的太阳能电池通常包括一个光电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吸收入射在太阳能电池上的至少一部分光。通过光的吸收在层状结构中首先产生载流子,这些载流子可以在层状结构中产生电流。另外在太阳能电池的正面(或上面)与太阳能电池的背面(或下面)产生一个电压。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单独的太阳能电池通常被并排地布置在一个平面上并且被如下地电连接,即所有的太阳能电池导电地串接,这样太阳能电池模块可以提供一个输出电压,该输出电压与由单独的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压的总和相符。
为了将两个太阳能电池导电地串接,通常必须在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之间构成一个电连接。通常这样的电连接借助一个柔韧的导电带得以实现,其中带的一个部段分别需要被固定在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以及所述带的另一个部段需要被固定在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
鉴于对产生这样的电连接的优化其中不同型式的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结构的不同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众所周知的“标准”-太阳能电池,这些太阳能电池被如下地配置,即它们只能对入射到太阳能电池的一个侧面(正面)上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在这样的“标准”-太阳能电池中,背面通常用由金属(在下文中“金属层”)构成的(不透光的)涂层覆面遮盖。与此相反,对于需要转换成电能的光必须是透明的正面通常设置有大量的被彼此平行布置的导线(Leiterbahn)。在这种情况下,背面上的金属层和正面上的导线用作为电接触,该电接触能够吸收太阳能电池内光电地产生的载流子。另外,太阳能电池的正面设置有数个(通常2至4个)电流汇流排,这些电流汇流排彼此平行地和直线地分别垂直于导线延伸。这些电流汇流排中的每一个都构成各个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的各个导线之间的电连接并且具有收集由各个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的导线所吸收的载流子的任务并能够沿各个电流汇流排输送这些载流子。为了将这样的两个“标准”-太阳能电池导电地串接,通常传统的做法是将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的电流汇流排中的每一个借助一个柔韧的导电带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的金属层相连接。
另外,所谓的两面一样的太阳能电池或者“双面”太阳能电池是众所周知的。两面一样的太阳能电池-与“标准”-太阳能电池相比-被配置用作既将入射到太阳能电池正面的光也将入射到太阳能电池背面的光转换为电能。在这样的两面一样的太阳能电池中因此通常不仅正面而且背面都必须是透光的。出于这个原因两面一样的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与“标准”-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相比是不用金属层涂覆覆面的。更确切地说,在两面一样的太阳能电池中不仅正面而且背面都设置有大量的被并排布置的导线,这些导线用作为吸收在太阳能电池内光电地产生的载流子的电接触。另外,不仅太阳能电池的正面而且背面分别设置有数个(通常为2至4个)电流汇流排,这些电流汇流排在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或者背面上彼此平行地和直线地分别垂直于各个导线延伸并且将各个导线相互连接。为了将两个这样的两面一样的太阳能电池导电地串接,通常传统的做法是将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的电流汇流排中的每一个借助一个柔韧的导电带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的电流汇流排之一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库迈思控股股份公司,未经库迈思控股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87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