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非对称算法的证书介质在线格式化与解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8197.3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3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许俊;任伟;卫杰;范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对称 算法 证书 介质 在线 格式化 解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KI领域的证书介质管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证书介质在线格式化方法以及解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PKI/PMI技术的推广,数字证书的应用已逐渐融入到日常生活,公钥基础设施管理机构所签发的证书容量逐渐扩展,证书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此引发对证书介质管理口令进行管理问题。
目前对介质的管理口令进行管理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1、采用厂商自有的管理工具,通过厂商管理的默认管理口令进行管理,厂商提供一个统一解锁工具进行管理,其弱点在于该工具可从多渠道获取,只要获得该工具即可进行解锁,介质的使用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2、由CA中心制定统一的管理口令,在发证前,通过一个格式化工具将管理口令修改为统一的管理口令,然后在管理员内部下发可进行解锁的客户端,其弱点在于管理员可以进行跨域解锁,且由于管理员离职或解锁工具流失,均会影响介质的使用安全性。
从以上方法可以看出,目前的证书介质口令管理存在安全弱点,当证书介质被窃取后,存在明确的伪造使用漏洞。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证书介质口令管理不安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非对称算法的证书介质在线格式化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保障证书介质的口令安全。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非对称算法的证书介质在线解锁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保障证书介质在线解锁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基于非对称算法的证书介质在线格式化方法,该方法中涉及的服务端提供一个管理口令生成器;同时在介质管理接口内置管理证书;据此实施的格式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在线格式化时控件首先调用介质管理接口产生一次性随机码R1,同时获取介质序列号KSN,并将R1和KSN提交到服务端;
(2.1)服务端使用KSN获取介质对应管理口令SOPIN1,使用R1对SOPIN1加密,得到ESOPIN1,同时使用管理证书对应私钥对R1进行签名,得到SIG1,将ESOPIN1和SIG1发送到客户端;
(3.1)控件调用介质管理接口中的格式化函数,传入ESOPIN1和SIG1;
(4.1)介质管理接口使用内置管理证书对SIG1进行签名验证,验证通过,使用R1对ESOPIN1进行解密得到SOPIN1,对介质进行格式化操作,并将其管理口令设置为SOPIN1,重置随机码为R2。
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非对称算法的证书介质在线解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在线解锁时控件首先通过介质管理接口从介质读取签名证书序列号SN,获取介质序列号KSN,产生一次性随机码R3,汇同管理员证书序列号ASN一起发送到服务端;
(2.2)服务端通过ASN检查管理员权限,确认是否有权对该介质进行解锁;
(3.2)服务端使用KSN获取介质对应管理口令SOPIN1,使用SN获取用户加密证书ECER,使用ECER中的公钥对R3进行加密得到ER3,使用R3对SOPIN1进行加密得到ESOPIN2,使用管理证书对应私钥对R3进行签名,得到SIG3,将ER3,ESOPIN2和SIG3发送到客户端;
(4.2)控件调用介质管理接口中的解锁函数,传入ER3,ESOPIN2和SIG3;
(5.2)介质管理接口使用内置管理证书对SIG3进行签名验证,验证通过,使用R3对ESOPIN1进行解密得到SOPIN1,使用SOPIN1将用户口令修改为默认口令PIN1,使用PIN1对介质进行操作,调用介质管理接口使用加密私钥对ER3进行解密,得到DR3,将DR3与R3进行对比,若不同,则保持介质锁定状态,若相同,则重置用户口令为默认口令。
根据上述方案本发明能够保障证书介质在线格式化和解锁的安全性,能够在大规范的公钥基础设施中保障证书介质的口令安全,为数字证书的推广和使用铺平道路。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81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轮机轴类薄壁零件夹具
- 下一篇:一种FPGA加密数据流的解密电路及解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