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亚热带地区降低道路噪声的绿化隔离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8140.3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6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弋;刘小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F8/02 | 分类号: | E01F8/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亚热带 地区 降低 道路 噪声 绿化 隔离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化带的设计方法,确切地说是在亚热带地区一种有利降低噪声的道路绿化隔离带设计方法,属于风景园林学科领域。
背景技术
交通噪声声源流动性大,影响范围广,随着交通工具和种类的大幅增长,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道路交通噪声产生于转动车轮与路面的接触摩擦、发动机转动、排气、排风和传动悬挂系统的振动、车体带动空气形成的气流等。其中噪声主要来源是转动车轮与地面接触。交通噪声按其声源特点表现为点声源,根据所测道路噪声倍频程图,交通噪声由多种频率组成,并均以中、低频为主(如图1)。
当声波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媒质的界面时,一部分声波能量会在界面上发生反射,一部分声能量则透射到第二种媒质中。绿地可看作是由植物构成的相对均质媒质,当声波从空气传播到植物体时,会发生声能量的反射和透射。绿地降低噪声主要通过植物体对声波反射和衍射以及对声波的吸收等作用产生,并以前者为主。具体地说,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协同作用。(1)当声波入射到植物体时,植物体具有屏障效应,使声能发生反射和透射。这部分声衰减主要为高频段声波,波长较短,而障碍物(植物)的几何尺寸比波长大,形成绕射不明显,在植物体另一侧形成声影区,使透射声能减弱;(2)部分声能被植物体吸收,并使植物体产生阻尼振动,转化为植物体的固有振动频率,导致声衰减;(3)绿地土壤和地被植物能反射和吸收低频声波,产生声衰减;(4)绿地形成的小气候导致温度、湿度的梯度变化也会产生声衍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降噪的道路绿化隔离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亚热带地区降低道路噪声的绿化隔离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从道路侧依次向外设置的第一种植带、第二种植带和第三种植带,在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之间开设一条宽度为2~5米的排水沟,其中:
第一种植带的宽度为2~4米,在第一种植带种植珊瑚树篱,在珊瑚树篱下层种植夹竹桃;
第二种植带的宽度为12~20米,第二种植带的群落垂直结构为:乔木植株高度5.5~6米、树冠覆盖度>40%、叶面积指数>0.5;灌木植株高度1~2米、树冠覆盖度>50%、叶面积指数>1.5;乔木为广玉兰、女贞或池杉中的至少两种,灌木为蚊母、麦冬、侧柏、八角金盘或常春藤;
第三种植带的宽度为4~6米,第三种植带的群落垂直结构为香樟-八角金盘-常春藤。
所述第二种植带的乔木为广玉兰、女贞或池衫中的至少两种,所述第二种植带的灌木为蚊母、麦冬、侧柏、八角金盘或常春藤。
所述的第二种植带位于中部具有1~2米坡高的坡面上,在与第一种植带连接的上坡面上的群落垂直结构为广玉兰-石楠和或蚊母-常春藤和或广玉兰-蚊母-常春藤;在与第三种植带连接的下坡面上的群落垂直结构为女贞-蚊母-麦冬或侧柏-八角金盘-常绿油麻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道路旁设置由第一种植带、第二种植带和第三种植带形成的绿化带,并在不同的种植带上种植不同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从而形成一个降噪的隔离带,不同的种植带通过选配和优化组合,利用吸收、漫反射等过程明显降低了噪声。
附图说明
图1公路噪声倍频程图。
图2 为本发明降噪绿化隔离带设计示意图。
其中:1、第一隔离带,2、第二隔离带,3、第三隔离带,4、排水沟,5、坡地,6、高速公路,7、规划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依据道路绿化设计要求和环境噪声控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香樟、女贞、喜树、木芙蓉、美人蕉、洒金桃叶珊瑚、枫香、常春藤、枇杷和结香等优良降噪植物为优势种的、绿化隔离带乔、灌、地被三层垂直结构的,群落叶面积指数2.0-2.5、郁闭度>70%等,尽量降低群落冠层高度(枝下高和平均高度)和形成一定坡度坡地的道路绿化隔离带。
隔声效果好的植物种类主要有:香樟、珊瑚、木芙蓉、夹竹桃、国槐、广玉兰、杨梅、喜树、红豆杉、杜仲、美人蕉、荚蒾、苦枥木、女贞、构树、三角枫、枫香、常春藤、黄檀、臭椿、银杏、无患子、紫荆、枇杷、乌桕、石楠、八角金盘、蚊母等。
相关设计参数为:
道路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少于20米,并营建一定坡度(例如,30米宽绿化带1.5米坡高可降噪近7 dB(A)左右)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81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