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卸料车静电除尘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7928.2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2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刘秀清;陈树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邦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B03C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郭元艺 |
地址: | 115005 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卸料 静电 除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卸料车静电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散状料系统贮料仓仓顶一般采用移动式卸料车,因卸料车为不定点卸料以及厂房条件所限,在一般设计中只做贮料槽的除尘。对卸料车的除尘,因国内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故一般没有考虑除尘。由于物料干、落差大,产尘量多,卸料车顶部有大量含尘气体外逸,严重地污染了生产岗位的环境,致使岗泣粉尘浓度超标。因此,解决贮料仓仓顶移动式胶带机卸料车除尘是一个紧迫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多点配置,除尘效果理想,能进行自动化控制的移动卸料车静电除尘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卸料车收尘系统,它包括移动卸料车、机头吸尘罩、落料槽、料仓封闭罩及物料输送机构;所述物料输送机构配于移动卸料车上;所述机头吸尘罩与落料槽固定相接;所述落料槽的出料端与料仓入料端相通;在所述料仓封闭罩与落料槽之间设有粉尘气流回流通道;所述粉尘气流回流通道的端口分别与料仓及落料槽相通;在所述料仓封闭罩内配有静电除尘端子;所述电源部分的信号输出端接静电除尘端子的信号输入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静电除尘端子包括电晕线及与其固定相接的绝缘子。
本发明可对现场实施多点配置除尘,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使本发明在卸料过程中的粉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本发明采用料仓封闭罩与落料槽之间的粉尘气流回流通道模式,利用压强平衡原理,自动调整料仓内的压强,系统能耗低,除尘效果理想。另外,本发明在尘源上方架设静电除尘端子可以进一步抑制尘源的外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卸料车;2、机头吸尘罩;3、落料槽;4、物料输送机构;5、料仓封闭罩;6、粉尘气流回流通道;7、电晕线;8、绝缘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卸料车收尘系统,它包括移动卸料车1、机头吸尘罩2、落料槽3、料仓封闭罩5及物料输送机构4;所述物料输送机构4配于移动卸料车1上;所述机头吸尘罩2与落料槽3固定相接;所述落料槽3的出料端与料仓入料端相通;在所述料仓封闭罩5与落料槽3之间设有粉尘气流回流通道6;所述粉尘气流回流通道6的端口分别与料仓及落料槽3相通;在所述料仓封闭罩5内配有静电除尘端子;所述电源部分的信号输出端接静电除尘端子的信号输入端;所述静电除尘端子包括电晕线7及与其固定相接的绝缘子8。
本发明所述仓封闭罩5的底部可采用移动式结构。
本发明移动卸料车在卸料时,先将系统移至料仓仓口上方,物料通过物料输送机构4将其送至移动卸料车机头位置,在惯性作用下,物料沿落料槽3落下。来自物料输送机构4落差点上游的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同时,基于物料下落的冲击压力,使落料槽3局部区域形成负压,粉尘气流在料仓封闭罩5、粉尘气流回流通道6及落料槽3段形成环流,这样可有效减缓物料在落料槽3中所产生的冲击压力,降尘效果明显。为增加除尘效果,本发明可在移动卸料车机头位置设置除尘装置。
粉尘气流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料仓封闭罩5内静电除尘端子上施加超高压静电产生强大的静电场,使粉尘瞬间荷电,净化捕捉后的粉尘折返至物料中。
粉尘的比电阻是评价导电性的指标,它对除尘效率有直接的影响。比电阻过低,尘粒难以保持在集尘电极上,致使其重返气流。比电阻过高,到达集尘电极的尘粒电荷不易放出,在尘层之间形成电压梯度会产生局部击穿和放电现象。这些情况都会造成除尘效率下降。静电除尘器的电源由控制箱、升压变压器和整流器组成。电源输出的电压高低对除尘效率也有很大影响。因此,静电除尘器运行电压需保持40~75kV乃至100kV以上。
可以理解地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邦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中邦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7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