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47789.3 | 申请日: | 2012-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7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孝教;井关正己;川野藤雄;乡田达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颖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其中使用用作电流控制器件的有机EL(电致发光)器件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要被用于有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根据要被显示的灰度来设定输入数据电压的电压编程像素电路是已知的。顺便说一句,像这样的像素电路一般包含用于基于输入数据电压向有机EL器件供给电流的驱动晶体管。这里,存在阈值电压根据要使用的驱动晶体管而改变的事实。出于这种原因,存在以下问题:即,即使对于各像素电路设定相同的输入数据电压,有机EL器件的亮度也因此而改变。在这种情形下,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271095公开了能够消除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变化的影响的电压编程像素电路作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即,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271095中公开的包括两个晶体管和两个电容器的像素电路中,使得与电流控制器件并联连接的寄生电容器CL的电容比连接于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和源电极之间的存储电容器CS的电容大。因此,由于能够减少输入视频信号的电平,因此,这种构造在消耗的电力方面是有利的。
但是,在上述的这种技术中,需要大的布局面积以形成电容大的电容器。此外,由于对于各像素电路设置寄生电容器CL,因此,在各像素电路中设置寄生电容器所需的区域变大,由此存在难以提供节距较精细(更精确)的像素电路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不使显示质量劣化并且不增加各像素电路所需的区域的情况下,提供可实现更精细节距和更精确电路构造的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电路、被配置为向多个像素电路供给电压的数据线、以及与数据线连接的控制电路,其中,多个像素电路中的每一个包含发光器件、被配置为向发光器件供给根据向其栅电极施加的电压的电流的驱动晶体管、一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的第一电容器、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导通的第一开关晶体管、以及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导通的第二开关晶体管,并且,所述控制电路被布置在其中布置了多个像素电路的区域的外侧,并且,所述控制电路包含输入数据信号被供给到其一端的第二电容器、其输入与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其输出能够与数据线连接的第一电压跟随器电路、以及其输入与数据线连接并且其输出能够与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电压跟随器电路。
根据本发明,由于显示装置不受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变化影响,因此,能够提供不使显示质量劣化的显示装置。此外,由于要对于各像素电路设置的电容器不变大,因此,能够提供可在不扩大各像素电路需要的区域的情况下实现节距较精细的构造的显示装置。
参照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总体构造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与图2的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对应的时序图。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与图4的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对应的时序图。
图6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使用的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与图6的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对应的时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与图6的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对应的时序图。
图9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使用的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的与图9的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对应的时序图。
图11示出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使用的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的与图11的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对应的时序图。
图13是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数字静态照相机的总体构造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这里,应当注意,以下的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优选被应用于使用有机EL器件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77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