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态化制取五氧化二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7782.1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8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力;刘丰强;邓孝伯;陈自清;孙朝辉;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31/02 | 分类号: | C01G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谭昌驰;张川绪 |
地址: | 61706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态化 制取 氧化 方法 | ||
1.一种流态化制取五氧化二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第一热风干燥钒酸铵,控制钒酸铵中的水分重量百分含量≤1%;
将干燥后的钒酸铵加入流态化反应炉,并向流态化反应炉内提供压缩空气以使钒酸铵呈流态化;
通过向设置在流态化应炉内的换热单元提供第二热风,以将流态化反应炉内的温度控制为650~750℃;
控制流态化反应炉内的压力为5~8kPa,以生成五氧化二钒;
从流态化反应器中排出五氧化二钒,然后对五氧化二钒进行冷却并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化制取五氧化二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热风干燥钒酸铵的步骤中,钒酸铵的堆比重控制为0.5~0.7g/cm3;干燥温度控制为120~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化制取五氧化二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干燥后的钒酸铵加入流态化反应炉的步骤中以螺旋进料的方式加料并控制加料速度为200~400kg/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化制取五氧化二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的压力控制在75~90kPa,其流量控制为100~150Nm3/h,并将过量的压缩空气通过除尘布袋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化制取五氧化二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步骤将五氧化二钒的温度降至≤1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化制取五氧化二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由热风炉提供,并且热风炉内的压力控制为-50~-150Pa。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流态化制取五氧化二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流态化装置来实现,所述流态化装置包括进料单元、流态化反应器、气体动力供给单元、换热单元、冷却及出料单元,其中,所述流态化反应器包括反应罐、气体进口、气体出口、固体颗粒物料进口、固体颗粒物料出口以及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动力供给单元与流态化反应器的气体进口连接并用于使固体颗粒物料呈流态化,所述进料单元与流态化反应器的固体颗粒物料进口连接并用于向流态化反应器提供待反应的固体颗粒物料,所述换热单元设置在流态化反应器的反应罐内并用于加热固体颗粒物料,所述冷却及出料单元与流态化反应器的固体物料出口连接并用于冷却和排出流态化反应器中的反应产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态化装置还包括第一料腿和第二料腿,其中,所述第一料腿包括第一气体分布板、第一左支管 和第一右支管,第一左支管的下部和第一右支管的下部连通,第一气体分布板设置在第一左支管和第一右支管的连通处,第一左支管和第一右支管的位于第一气体分布板下方的底部均设置有气体入口,第一右支管的高度高于第一左支管的高度,第一右支管的上端与进料单元连通,第一左支管的上端与流态化反应器的固体颗粒物料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料腿包括第二气体分布板、第二左支管和第二右支管,第二左支管的下部和第二右支管的下部连通,第二气体分布板设置在第二左支管和第二右支管的连通处,第二左支管和第二右支管的位于第二气体分布板下方的底部均设置有气体入口,第二右支管的高度高于第二左支管的高度,第二右支管的上端与流态化反应器的固体颗粒物料出口连通,第二左支管的上端与冷却及出料单元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态化装置还包括第一膨胀节、第二膨胀节和第三膨胀节,其中,第一膨胀节连接第一左支管的上端与流态化反应器的固体颗粒物料进口;第二膨胀节连接第二料腿的右支管的上端与流态化反应器的固体颗粒物料出口,第三膨胀节连接第二左支管的上端与冷却及出料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及出料单元包括冷却分级器、进料口、进气口、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和第三气体分布板,其中,进料口将冷却分级器与流态化反应器的固体物料出口连通,第三气体分布板沿冷却分级器的径向方向设置在冷却分级器的下部,第一出料管设置在冷却分级器的中下部并位于第三气体分布板的上方,第二出料管设置在冷却分级器的顶部,进气口与冷却分级器底部连通并位于第三气体分布板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77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镍的硫族化合物及氧化物空心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双旋转轴摩天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