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高效陶瓷型芯脱除工艺及其专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7696.0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4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姜卫国;张健;郑伟;王迪;王莉;王栋;李凯文;申健;卢玉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B22D29/00;B22C9/0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高效 陶瓷 脱除 工艺 及其 专用设备 | ||
1.一种复合高效陶瓷型芯脱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路线如下:
(a)、将空心叶片置于充有碱液的脱芯釜中,在脱芯釜中建立负压环境,使碱溶液能渗透到空心叶片陶瓷型芯的所有孔隙中;
(b)、脱芯釜内泄压至常压状态,然后对脱芯釜进行加温加压,通过高温及高压密闭环境使反应快速进行;
(c)、在加热的同时利用搅拌作用使粘性反应产物脱离反应界面,从而使反应产物快速扩散到碱液中;
(d)、脱芯完成后利用酸中和空心叶片上的残留碱液,最后得到空心叶片成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高效陶瓷型芯脱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环境为0.005-0.02MPa,保持10-30分钟后泄压至常压状态。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高效陶瓷型芯脱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为NaOH或KOH水溶液或两者的混合水溶液,其浓度范围为30-45%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高效陶瓷型芯脱除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温度控制在160℃-230℃之间,压力控制在3-20个大气压之间,以控制釜内合适的反应速度。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高效陶瓷型芯脱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的搅拌速度为0-1000转/分钟。
6.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高效陶瓷型芯脱除工艺的专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由加热装置、温控装置、抽真空装置、搅拌装置、脱芯釜、脱芯釜盖以及零件筐组成,其中零件筐固定在脱芯釜内部,脱芯釜盖位于脱芯釜上方,脱芯釜外部设有加热装置和温控装置,抽真空装置的管道与搅拌装置的轴穿过脱芯釜盖进入脱芯釜中。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复合高效陶瓷型芯脱除工艺的专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釜盖升降机构,该机构与脱芯釜盖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复合高效陶瓷型芯脱除工艺的专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釜体加热设备(11);温控装置包括釜体热电偶(12)、釜内热电偶(13)、控制仪器(14)和保温壳体(21);抽真空装置包括针阀(7)、放气针阀(8)、抽真空针阀(9)、真空泵(10)、压力表(17)以及安全爆破阀(19);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15)、磁力搅拌器(16)和搅拌桨(4);
设备的连接方式如下:
脱芯釜(20)外壁设有保温壳体(21),在脱芯釜(20)与保温壳体(21)之间设有釜体加热设备(11);脱芯釜(20)与保温壳体(21)上部设有脱芯釜盖(2),脱芯釜盖(2)通过螺栓(1)与保温壳体(21)连接,且脱芯釜盖(2)与釜盖升降机构(3)相连接;脱芯釜(20)内部设有零件筐(6),零件筐(6)用固定耳(22)与脱芯釜(20)通过螺栓连接;釜内热电偶(13)穿过脱芯釜盖(2)进入脱芯釜(20)内,保温壳体(21)下部插有釜体热电偶(12),釜内热电偶(13)与釜体热电偶(12)分别与控制仪器(14)相连;磁力搅拌器(16)的下端装有搅拌桨(4),并穿过脱芯釜盖(2)进入脱芯釜(20),磁力搅拌器(16)与搅拌电机(15)通过磁力感应互连;真空泵(10)和压力表(17)通过管道穿过脱芯釜盖(2)与脱芯釜(20)连通,在真空泵(10)的管道上设有放气针阀(8)和抽真空针阀(9),在压力表(17)的管道上设有针阀(7)和安全爆破阀(19)。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复合高效陶瓷型芯脱除工艺的专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芯釜(20)、脱芯釜盖(2)、搅拌桨(4)以及热电偶(12,13)的套管均采用不锈钢材料或抗热腐蚀镍基高温合金材料制备而成。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复合高效陶瓷型芯脱除工艺的专用设备,其特征在于:釜盖升降机构(3)采用齿轮式、链条式或皮带式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769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