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式胶体蓄电池的内部单体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47278.1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5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生;孔祥朋;曹岁平;高宾;祝青凯;周庆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8 | 分类号: | H01M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体 蓄电池 内部 单体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具体为管式胶体蓄电池的内部单体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管式胶体电池循环性能好,浮充寿命长,系统运行可靠性高,广泛应用到通信、电力及新能源系统。尤其是2000Ah及以上大容量电池,应用更加广泛。由于容量较大,电池由两个单体在电池内部并联后组成,并联方式是在两个单体同极性汇流排上表面放置并联铅块,烧焊汇流排上表面及并联铅块实现两单体并联。该并联方式操作难度大,烧焊时间难撑握,烧焊铅液控制不好容易漏至单体下部,造成蓄电池短路,烧焊接触面积小,大电流充放电时容易发热,缩短了蓄电池使用寿命。由于管式胶体蓄电池单体装配比小,单体高度高,两单体端柱孔心距误差较大,无法根据电池盖端柱孔心距进行微调,最终造成端柱高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端柱歪斜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可操作性及大电流放电能力,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确保蓄电池产品质量的单体并联方式。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管式胶体蓄电池的内部单体连接方法
,是在汇流排两端增加两个偏极柱,汇流排焊接时将偏极柱同汇流排焊在一起,单体装壳后用焊接钳夹住两个偏极柱,烧焊后将两个单体连接在一起。
该极柱顶部采用斜坡式设计,焊接后接触面积可达到同偏极柱截面积基本一致,并可以通过偏极柱顶部斜度,调整焊接面厚度及截面积。
两偏极柱烧焊后在底部还有2-5mm的缝隙,封装电池盖时,可根据电池端柱孔心距,微调两极柱底部间缝隙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偏极柱焊接之后,增大了焊接面积,电池大电流放电可靠性提高,两单体端柱中心距可微调,确保两单体端柱孔心距、端柱高度及垂直度符合标准要求,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因烧焊过程出现漏铅,造成电池短路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偏极柱简图;
图2是本发明汇流排焊接装壳后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偏极柱对焊后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偏极柱焊接钳;
图中,1.偏极柱I,2.偏极柱II,3.单体I汇流排,4.单体II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焊接汇流排时将偏极柱一起焊在汇流排上,偏极柱I焊在单体I的汇流排上,偏极柱II焊在单体II的汇流排上,单体焊接完毕,装入电池槽后,用图4所示的偏极柱焊接钳夹住两个偏极柱,用焊炬自极柱斜坡低部至上部逐步将极柱熔化,将两个单体牢固的连接在一起,焊接厚度可达10-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72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住宅用电梯
- 下一篇:地震勘探检波器组合电缆电动剥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