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47166.6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代升亮;吴佳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热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特别是一种平板热管。
背景技术
平板热管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热管相同,因其具有比传统热管更大的热传导面积,且符合“轻、薄、短、小”的高实用价值,而被大量应用在具有较大散热面的电子产品上。
传统的平板热管包括一金属壳体及贴设于金属壳体内表面各处的一连续的毛细结构。毛细结构围设一蒸汽通道于其内。所述平板热管沿其长度方向上可依次分为与热源接触的蒸发段及自蒸发段延伸的冷凝段。所述毛细结构包括位于蒸发段处的第一毛细结构及位于冷凝段处的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形状及厚度相同。平板热管工作时,第一毛细结构内的工作液体因受热蒸发而进入蒸汽通道到达冷凝段放热冷却液化后经毛细力吸引而自第二毛细结构回流至第一毛细结构处。为了使第二毛细结构处的工作液体快速回流至第一毛细结构处而防止第一毛细结构干烧,必须保证第一毛细结构具有高毛细力,第二毛细结构具有低毛细力。然而,由于第一毛细结构及第二毛细结构的形状及厚度相同,因此,各处的毛细力相同,无法同时满足热管各处对第一毛细结构及第二毛细结构性能的不同要求,从而导致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传热性能的平板式热管及所述平板热管的制造方法。
一种平板热管,具有顺序连接的蒸发段、传热段及冷凝段,所述平板热管包括壳体及贴设于壳体上的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包括位于蒸发段的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一毛细结构连接并自传热段延伸至冷凝段的第二毛细结构及与第一毛细结构及第二毛细结构连接且贯穿蒸发段、传热段及冷凝段的第三毛细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力大于第三毛细结构的毛细力。
一种具有顺序连接的蒸发段、传热段及冷凝段的平板热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端具有开口的扁平的壳体;
提供一具有沟槽的模具,将所述模具放置于所述壳体内而使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对应热管的传热段及冷凝段处在纵向方向上形成有沟槽状的第二毛细结构;
提供若干金属粉体,所述粉体烧结而形成位于热管的蒸发段处的第一毛细结构;
提供若干金属丝线,并将这些金属丝线相互缠绕而形成所述第三毛细结构,所述第三毛细结构贯穿蒸发段、传热段及冷凝段,所述第三毛细结构的一端形成在第一毛细结构上、相对另一端形成在第二毛细结构上;
然后对壳体进行抽真空并注入工作液体及封口, 其中,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力大于第三毛细结构的毛细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平板热管在使用时,因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力大于第三毛细结构的毛细力,收容在第三毛细结构内的工作液体在毛细力的牵引下,能够快速的自第三毛细结构回流至第一毛细结构从而避免第一毛细结构干烧,保障了平板热管的工作性能。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板热管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平板热管的蒸发段沿II-II线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平板热管的冷凝段沿III-III线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板热管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平板热管的蒸发段沿V-V线的横向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71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