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6874.8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6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茂名市茂群高岭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茂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高岭土 加工 过程 废水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岭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高岭土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近年来,高岭土的用量每年均递增。高岭土的加工过程一般包括除杂工艺和增白工艺,在加工高岭土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呈酸性,该废水中的化学成分包括硫酸和三氧化二铁。
现有技术中,对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处理通常仅限于调节废水的pH值,现有技术的处理方法是往废水中加入生石灰以提高废水的pH值。经上述处理的废水仍泛黄,废水中的悬浮物的含量仍很高,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废水悬浮物含量标准。因此,现有技术处理的高岭土加工过程中的废水不能被直接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工艺方法,该处理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工艺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的特点,不但能调节废水的pH值,且能使处理后废水的悬浮物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使得处理后的废水能直接回收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处理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工艺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调节pH值:在水洗高岭土过程中所产生的酸性废水中加入生石灰,以使废水的pH值调整为6~9,形成初级废水;
b、降低悬浮物含量:在步骤a中的初级废水中再加入硫酸铝粉末,并充分搅拌,搅拌时间为15分钟~30分钟,形成可回收利用的废水;其中,初级废水与硫酸铝粉末的质量比为2000:1~10000:1。
优选的,所述初级废水与硫酸铝粉末的质量比为4000:1。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搅拌时间为20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在水洗高岭土过程中所产生的酸性废水中加入生石灰,以使废水的pH值调整为7,形成初级废水。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在水洗高岭土过程中所产生的酸性废水中加入生石灰,以使废水的pH值调整为8,形成初级废水。
其中,所述硫酸铝粉末的粒度为能通过筛网的目数80目~100目。
优选的,所述硫酸铝粉末的粒度为能通过筛网的目数90目。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在所述初级废水中加入硫酸铝粉末是分两次加入,每次加入硫酸铝粉末的质量为硫酸铝粉末总加入量的一半,每次加入硫酸铝粉末后搅拌时间为7分钟~15分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处理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工艺方法不但能调节废水的pH值,使废水的pH值为6~9,且通过加入硫酸铝粉末能使处理后废水的悬浮物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使得处理后的废水能直接回收利用。
2)本发明处理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工艺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和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且废水经处理后不泛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处理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工艺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调节pH值:在水洗高岭土过程中所产生的酸性废水中加入生石灰,以使废水的pH值调整为6,形成初级废水;
b、降低悬浮物含量:在步骤a中的初级废水中再加入硫酸铝粉末,并充分搅拌,搅拌时间为15分钟,形成可回收利用的废水;其中,初级废水与硫酸铝粉末的质量比为2000:1,本实施例中,步骤a中处理后的废水的质量为1吨,硫酸铝粉末的质量为0.5Kg。本实施例中,硫酸铝粉末的粒度为能通过筛网的目数80目。
本实施例在处理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过程中,使用敞开式水池作为容器,该敞开式水池具有防腐的特性。步骤b中搅拌时使用的搅拌器是使用塑胶材料制造,同样具有防腐的特性。
本实施例中处理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工艺方法,能使处理后废水的悬浮物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且处理后的废水不泛黄,使得处理后的废水能直接回收利用。
实施例2。
处理高岭土加工过程中废水的工艺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调节pH值:在水洗高岭土过程中所产生的酸性废水中加入生石灰,以使废水的pH值调整为7,形成初级废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茂名市茂群高岭土有限公司,未经茂名市茂群高岭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68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