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无机涂层/聚烯烃微孔隔膜的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45560.6 | 申请日: | 2012-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7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乐军;张筱薇;盛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C08J7/00;C08L23/00;C08L23/06;C08L23/12;H01M2/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无机 涂层 烯烃 微孔 隔膜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制备多孔无机涂层/聚烯烃微孔隔膜的复合隔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聚烯烃微孔膜进行等离子体表面预处理以使所述聚烯烃微孔膜的表面上接入多个极性基团;
采用无机涂层涂液对经等离子体表面预处理的聚烯烃微孔膜进行涂布以形成多孔无机涂层;以及固化所述无机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等离子体表面预处理采用常压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工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压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选用频率为1~1000kHz的高频电源,处理功率为25~250W。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表面预处理的处理速度与涂布无机涂层涂液的速度同步,均为2~25m/min。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微孔膜经过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表面张力为40~70 达因/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基团为羟基、羧基和/或氨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微孔膜为聚乙烯微孔膜、聚丙烯微孔膜或聚乙烯-聚丙烯复合微孔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微孔膜的厚度为8μm~60μm、幅宽为300mm~2400mm、孔隙率为30%~6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涂层涂液是水性胶联剂型涂液或溶剂性胶联剂型涂液,其涂液固含量为30~60 wt%,粘度为60~240mPa·s-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涂层采用凹版印刷工艺涂布,选用的凹版辊目数为120~450目,涂布速度与凹版辊的速度比率为1:1~1:2。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涂层的固化是在三段或四段式热风干燥箱内于60~125℃固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涂层经固化后厚度为2~5μm。
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复合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涂层与所述聚烯烃微孔膜的剥离强度大于3N/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隔膜的透气度在200~1000s/100ml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55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