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气流控制调节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发动机燃烧室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5031.6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苏涛;徐晓天;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N3/00 | 分类号: | F23N3/00;F23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楼仙英;邵桂礼 |
地址: | 20110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气流 控制 调节 装置 包括 发动机 燃烧室 | ||
1.一种主动气流控制调节装置,适用于调节燃烧室内气流分配,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燃烧室周向布置的多个执行机构、用于将所述多个执行机构集成在一起的环形转接段(20)、以及用于支撑和作动该环形转接段的至少一个作动机构(17,21),
其中,每个所述执行机构包括:
套筒(5),其固定于燃烧室的外机匣(7)上并设置有径向延伸进入燃烧室内的外导向槽(51)和内导向槽(52);
外拉杆(1),其径向可移动地贯穿外导向槽延伸;
内拉杆(2),其径向可移动地贯穿内导向槽延伸,并且其移动方向与外拉杆(1)的移动方向相反;
外翻板(3),其两端可枢转地分别连接于外拉杆(1)的径向内端和燃烧室内的外帽罩(15);
内翻板(4),其两端可枢转地分别连接于内拉杆(2)的径向内端和燃烧室内的内帽罩(16);并且
其中,通过所述作动机构(17,21)带动所述环形转接段(20)在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之间平动,使得当环形转接段(20)处于其第一轴向位置时,外翻板(3)和内翻板(4)分别在外拉杆(1)和内拉杆(2)的相向运动带动下收缩供气体进入燃烧室火焰筒的空间,而当环形转接段(20)处于其第二轴向位置时,外翻板(3)和内翻板(4)分别在外拉杆(1)和内拉杆(2)的背向运动带动下扩大供气体进入燃烧室火焰筒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气流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转接段(20)包括多对从环形转接段轴向向外延伸的杆件,其中每对所述杆件包括:
外杆件(201),其通过一个外连杆(18)与一个所述执行机构的所述外拉杆(1)关联,其中,外连杆的一端与外杆件的自由端可枢转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拉杆(1)的径向外端可枢转地连接;
内杆件(203),其通过一个内连杆(19)与所述执行机构的所述内拉杆(2)关联,其中,内连杆的一端与外杆件的自由端可枢转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拉杆(2)的径向外端可枢转地连接;并且
其中,当所述环形转接段(20)处于其第一轴向位置时,所述外拉杆(1)的径向内端位于其最内径向位置,所述内拉杆(2)的径向内端位于其最外径向位置,这时外翻板(3)和内翻板(4)之间供气流通过的空间最小,从而进入燃烧室内火焰筒的空气最少而进入燃烧室外环腔(12)和内环腔(13)的气体最多;当所述环形转接段(20)处于其第二轴向位置时,所述外拉杆(1)的径向内端位于其最外径向位置,所述内拉杆(2)的径向内端位于其最内径向位置,这时外翻板(3)和内翻板(4)之间供气流通过的空间最大,从而进入燃烧室内火焰筒的空气最多而进入燃烧室外环腔(12)和内环腔(13)的气体最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主动气流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机构包括:
安装座(21),其固定于所述外机匣(7)上;
作动筒(17),其构成为轴向可伸缩地移动并在其自由端与所述环形转接段(20)连接,从而带动所述环形转接段(20)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和所述第二轴向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气流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作动机构包括两个作动机构,所述两个作动机构相对所述环形转接段(20)径向对称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气流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机构为液压作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气流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板(3)和所述内翻板(4)设置成当所述环形转接段(20)处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和所述第二轴向位置之间时,所述外翻板(3)之间以及所述内翻板(4)之间都具有间隙,从而使得当所述外拉杆(1)或所述内拉杆(2)的径向内端位于所述最内径向位置时所述外拉杆(1)之间或所述内拉杆(2)之间都不会彼此干涉。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主动气流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杆件(201)位于所述外拉杆(1)的沿周向远离所述内拉杆(2)的一侧,所述内杆件(203)位于所述内拉杆(2)的沿周向远离所述外拉杆(1)的一侧。
8.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主动气流控制调节装置的发动机燃烧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50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