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多孔铜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44649.0 | 申请日: | 2012-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4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 发明(设计)人: | 苏江滨;蒋美萍;王红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14/14 | 分类号: | C23C14/14;C23C14/3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媛媛 |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多孔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纳米多孔铜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JGP500A型平衡磁控溅射镀膜系统,先将干净的绝缘载玻片固定在样品盘上作为NPC薄膜的间接衬底,再将纯度为99.99%的铜靶安装在射频源上,并调节衬底与铜靶之间的距离为15cm;
2)关上腔门抽真空至5.0×10-4 Pa,然后通流量为15sccm、纯度为99.999%的高纯Ar气,并保持腔室气压为0.1pa;
3)在室温和施加0V或–100V直流偏压条件下,用RF100W的功率先在绝缘载玻片上预溅射一层金属铜膜,作为NPC薄膜的直接衬底;
4)在室温和施加–100V直流偏压条件下,再用RF100W的功率作进一步溅射沉积,诱导入射铜原子在铜膜衬底表面上进行选择性优先沉积,制备得到NPC薄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多孔铜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铜膜厚度为30nm,所述步骤4)中NPC薄膜的厚度为120n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多孔铜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当施加0V直流偏压时,制备得到的NPC薄膜为多孔的三棱柱状结构,其中三棱柱的截面尺寸为42nm,沟壑宽度为20nm;当施加–100V直流偏压时,制备得到的NPC薄膜为双连续的“三角韧带–孔道”结构,其中三角韧带的截面尺寸为21nm,孔道尺寸为12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46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