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式单体多效蒸汽机械再压缩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4427.9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9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锦龙 |
主分类号: | B01D1/12 | 分类号: | B01D1/12;B01D1/26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张智生 |
地址: | 530005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单体 蒸汽 机械 再压缩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浓缩设备,尤其是单效和多效蒸汽机械压缩蒸发器。
技术背景
现有用于物料蒸发浓缩的蒸发器中,单效、多效蒸发器使用比较多。在使用中发现,单效蒸发器由于有真空装置直接抽真空,物料蒸发浓缩的效率比较高。但由于在对物料的蒸发浓缩过程中,对物料进行加热蒸发浓缩的蒸汽只用一次,单效能耗比较高。而多效蒸发器理论上可做到用一次蒸汽在几个流程用,因而比较节能;其美中不足的是速率和效率都比较低,而且现有的多效都是几个流串联使用,由于串联系统体积大所占空间比较大,体积大因而散热也大,热缺损也大。如一套三效蒸发器蒸一吨水理论用蒸汽只有33%就行,但是实际使用蒸汽量远大于该理论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空间小,并能达到单效的效率又具有多效蒸发节约能源的复合式单体多效蒸汽机械再压缩蒸发器。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式单体多效蒸汽机械再压缩蒸发器,包括一个布料器、加热器和汽水分离室以及蒸汽机械压缩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布料器、加热器和汽水分离室从上至下依序连通和固定联接构成一体;
所述的蒸汽机械压缩泵通过管道把汽水分离室和加热器相通连接;
所述的汽水分离室的物料输入端通过管道与进料泵连接,物料输出端通过管道和循环泵与布料器相通连接。
所述的汽水分离室包括若干个相互间隔的效级分离室和位于各效级分离室上方并与之相通的汽液分离总通道,汽液分离总通道的上面与加热器相通。
所述的各效级分离室之间,通过管道和进料泵连通,各效级分离室分别通过管道和循环泵与布料器连通。
所述汽液分离室和加热器的内直径相同。
以及结构的复合式单体多效蒸汽机械再压缩蒸发器,布料器、加热器和汽水分离室三级结合成为一体,蒸汽机械压缩把物料在汽水分离室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用蒸汽机械泵再压缩后又给物料加热,循环使用,节约能源。所以,在开机正常运行后,不用补充新鲜蒸汽。而且,汽液分离室和加热器的内直径相同,而传统分体式蒸发器的气液分离室直径通常都比加热器大很多,使本蒸发器整个蒸发系统所用的料液和传统分体式蒸发器的会少很多。物料通过管道和进料泵进入汽液分离室,又通过管道和循环泵依序到布料器、加热器,回到汽水分离室构成物料循环加热蒸汽浓缩,效率高。传统分体式蒸发器的气液分离室直径通常是加热器的一点五倍,因为每一个空间里都要有物料所以所用的物料就新型蒸发器的三倍,因此本发明的蒸发器整个蒸发系统所用的料液比传统分体式蒸发器少,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该区别于在于终级浓度物料相同的现有蒸发器要用500公斤物料才能维持系统运行,而本发明蒸发器只用180公斤并且有60公斤是最高浓度的,在达到最终浓度只要60公斤就可以排出了,而前一系统是500公斤物料人全部达到终级浓度才能排出,相同蒸发量的系统前一种蒸发器整个物料在系统运行时间也会长三倍。这对中药物料的浓缩处理很有好处,可使中药物料在加热器内停留时间也短,若中药在浓缩过程中受高温长时间停留,会对中药的有效成分产生非常大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是图1中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是图1中沿B-B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进料管1,一级进料泵2,三级出料管3,三级进料泵4,二级出料管5,汽水分离室6,二级进料泵7,一级进料管8,三级进料管9,二级进料管10,排液管11,加热器管12,;加热器13,布料器14,蒸汽管15,三级循环管16,二级循环管17,一级循环管18,蒸汽机械压缩泵19,蒸汽输出管20,三级出料管21,三级循环泵22,二级出料管23,二级循环泵24,一级循环泵25,一级出料管26,一效分料室27,二效分料室28,三效分料室29,一效分离室30,二效分离室31、汽液分离总通道32和三效分离室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锦龙,未经李锦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44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48槽4极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层短等距绕组
- 下一篇:绝缘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