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血流酸碱法低温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4201.9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7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江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乘风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53 | 分类号: | A61K36/53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66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血流 酸碱 低温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具体是一种断血流酸碱法低温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提取是中成药生产中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国内外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生物酶解技术、超声协助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高压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技术等纷至沓来。这些现代提取分离技术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提取分离技术的瓶颈问题,使提取分离技术大幅度提高。然而对于断血流品种来说,以上方法均没有太大的效果。传统的断血流提取一般采用水提或醇提,存在收膏率低,有效成分被破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血流酸碱法低温提取方法,收膏率高,有效成分得到完整保留,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断血流酸碱法低温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断血流净药材粉碎,加入3-5倍量的水,用醋酸调节PH值至5.0-6.5,加热,保温浸提;
(2)、进行渣液分离得滤液、滤液;
(3)、药渣加2-3倍量水浸提,用碳酸氢钠调PH值至8.0-8.5;加热,保温浸提;
(4)、进行渣液分离得滤液;
(5)、合并滤液,经真空低温干燥得干浸膏。
所述的断血流酸碱法低温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加热至50-70℃,保温浸提时间为1-2小时;步骤(3)所述的加热至50-70℃,保温浸提时间为1-2小时。
所述的断血流酸碱法低温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真空低温干燥温度不超过70℃。
本发明和传统的提取工艺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传统工艺煎煮温度为100℃至105℃,这个温度下中药的皂苷类成分,有益酶类成份均受到严重的破坏,而断血流本发明采用的是70℃的提取工艺,经过试验证明这个温度下对断血流皂苷类及酶类基本无破坏。
2、传统工艺是将断血流草切制成2-3cm段后用水提取,而断血流本发明采用将断血流草净药材粉碎成400目的超微细粉,然后将提取液用醋酸调节PH为6.0,400目超微细粉可以直接导致断血流药材部分细胞壁破裂,在水的作用下有效成分极易溶出,同时大量试验结果证明微弱的酸性(PH为6.0时)能有效保护断血流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本发明二次水提时调碱性,使得断血流中有效成分进一步溢出,按本发明进行提取断血流药材收膏率大幅度提高,因药物动态粉末提取,药物与溶剂间接触比表面积增大,增加了浸出力,同时由于提取过程溶剂处于高速对流运动状态,使断血流药材细胞加快膨胀,迫使细胞膜迅速破裂,使细胞内的有效成分不断分离与溶出,因此增加了收膏率。可比常规法多提35%-45%以上。
3、断血流本发明加热时间短,较传统工艺的加热时间缩短一半以上,中药材许多有效成份在加热过程中较易氧化失效,除了温度以外,加热时间影响较大,时间越长对易氧化的有效成份破坏越大。
4、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因高效提取工艺溶剂使用量较传统工艺大大减少,且只需要一次提取,节约了提取时间及浓缩时间,同时在提取工艺方面由以前的七个环节缩短为三个环节,使得浸膏生产周期较传统生产相比缩短了80%以上,提取浓缩全过程仅需3—4小时。
具体实施方式
断血流酸碱法低温提取工艺过程:
将断血流净药材粉碎,放入提取罐中,加入3倍重量的水,用醋酸调节PH值至6.0-6.5,加热温度控制在70℃,保温浸提1小时;
(2)、进行渣液分离得滤液、滤液;
(3)、药渣加3倍重量水浸提,用碳酸氢钠调PH值至8.0-8.5;加热温度控制在70℃,保温浸提1小时;
(4)、进行渣液分离得滤液;
(5)、合并滤液,经真空低温干燥得干浸膏。
本发明断血流粉料与溶剂中含有可溶物质的密度保持了非常高的梯度,使得可溶物质不断高速的溶出,大大的节省了溶剂的用量。
以下是本发明工艺与传统工艺的对比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乘风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安庆乘风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42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