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CO选择性氧化反应的负载型铜铈催化剂及其制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43598.X 申请日: 2012-12-14
公开(公告)号: CN103007979A 公开(公告)日: 2013-04-03
发明(设计)人: 董林;汤常金;孙敬方;高飞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9/035 分类号: B01J29/035
代理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黄嘉栋
地址: 210093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co 选择性 氧化 反应 负载 型铜铈 催化剂 及其 制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CO选择性氧化反应的负载型铜铈催化剂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愈加旺盛。由于传统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储量有限,且这些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因此,愈来愈多的目光投入到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上来。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在等温条件下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高效、环境友好地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是一种绿色能源技术,可以同时解决节能和环境保护两大难题,被认为最具前景的动力设备。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以其操作温度低、能量密度高、工作寿命长、应答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特点使其有望替代石油成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源。氢源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主要通过烃类及醇类的重整制得。但是,重整气中存在的少量CO极易造成Pt电极中毒,因此必须将H2源中的CO含量降到100ppm以下。CO选择性催化氧化(CO-PROX)是脱除富氢气氛中少量CO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目前用于CO-PROX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Pt、Au等)催化剂和非贵金属(Cu、Co等)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具有低温活性好的优点,但其价格昂贵,资源匾乏,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转移到非贵金属催化剂上。铜铈催化剂以其低廉的成本,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优异的抵抗H2O和CO2的能力吸引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近年来关于铜铈催化剂的研究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包括浸渍法、共沉淀法、柠檬酸法、溶胶-凝胶法等)制备出具有高CO-PROX活性的铜铈催化剂。如Zhou等报道了一种络合方法来制备铜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其在120℃下可实现99.6%的CO转化率和88.6%的CO2选择性。Teoh等报道的火焰燃烧法制备铜铈催化剂在110-250℃范围内可实现CO的完全转化。与此同时,有研究表明将铜铈负载到特定载体上时,可同样表现出优良的CO-PROX活性。Chilukuri等人使用了铝支撑高岭石来负载铜铈催化剂,发现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和贵金属相媲美的CO-PORX活性。Araya等人进一步考察了载体(SiO2、Al2O3、ZrO2)对负载铜铈催化剂的影响,发现SiO2作载体可以有效地加强铜与铈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提高催化剂的CO-PROX活性。目前, 负载型铜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集中在湿浸渍法。在本发明中,我们报道了一种在无溶剂存在条件下制备SBA-15负载铜铈催化剂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CO-PROX反应。由于前驱体以固相形式存在,因此该方法简记为固相法。通过与常规湿浸渍法相比较,我们发现固相法制备有利于铜铈物种间的接触,促进铜物种的还原以及更多界面铜物种的产生,并最终表现出优异的CO-PROX反应活性。同时,该方法制备原料易得,操作简便快捷,附加环境污染少,显示出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CO选择性氧化反应的负载型铜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制备过程不涉及水溶液,方法简便快捷,在CO-PROX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利用硝酸亚铈和硝酸铜在受热时会经历熔融状态的特点,将两种金属前躯体与载体SBA-15置于研钵中研磨,混合均匀后升温焙烧。在受热过程中,金属前驱体可以自发地在载体表面分散。同时由于没有溶剂分子的存在,金属盐之间可以直接接触。这样,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得到铜与铈紧密接触且分散良好的CuO-CeO2/SBA-15催化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SBA-15负载铜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它是将硝酸铜、硝酸亚铈与载体SBA-15混合,在无溶剂存在条件下研磨均匀,经空气气氛中450℃焙烧4h后,得到CuO-CeO2/SBA-15催化剂,催化剂中CeO2的质量分数为11-29%,CuO的质量分数为1%-8%。 

通过与常规湿浸渍法制备得到的催化剂相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能很好地使铜物种与CeO2分散在SBA-15载体上,其中铜物种以高度分散的形式存在,CeO2以小尺寸的纳米晶形式存在。相比于湿浸渍法,固相法有利于铜铈物种间的紧密接触,进而促进了铜物种的还原以及在CO-PROX反应中的活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3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