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3376.8 | 申请日: | 2012-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4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蒋仕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仕珍 |
主分类号: | A61K36/739 | 分类号: | A61K36/739;A61P17/02;A61K33/2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415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烫伤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沸水、滚粥、热油、热蒸气的烧烫伤是常会发生的事。目前,西医治疗烧烫伤大多选用冷冻疗法、物理疗法、放射疗法、激光手术与植皮手术等,费用高,治疗周期长,患者疼痛时间长。西药存在副作用大等缺点,而且效果不明显。
目前,常用的中药有正红花油和烧伤膏,治疗效果也不错,但仍存在创面疼痛、易感染、伤口愈合易留疤痕,新生肌肉会出现白斑,治疗周期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该药具有止痛快、抗感染、生肌快,伤口愈合不留疤痕、没白斑且跟原皮肤无区别,而且治疗周期短。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制成:
地榆60~80份、鲜向日葵花60~80份、鲜桐子花60~80份、鲜水桐木60~80份、大黄35~50份、硼酸20~30份、芝麻油600~1200份。
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地榆,炒黑研成粉;
(2)按重量份称取鲜向日葵花、鲜桐子花、鲜水桐木、大黄、硼酸,粉碎混合共研成粉;
(3)按重量份称取芝麻油,将步骤(1)和(2)的药粉混合均匀,放入芝麻油中浸泡,装入罐封装30~50天去渣过滤取药液,分装即得产品。
使用时,先对伤处进行消毒处理,伤处干后每隔2~3分钟用喷本发明药液。刚开始发生的烧烫伤,用本药治疗,2~3分钟可达到止痛的效果,7~15天基本痊愈;如果烧烫伤患者已治疗过,留下疤痕等后遗症再喷本发明药液,15~30天可达到病情痊愈;本药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解除胀、酸、辣、肿、痒、疼之痛苦且伤处无疤痕。
中医认为烧烫伤的病理在热毒蕴结,热胜则内腐,以致肌肤腐烂,热毒时有内攻的可能,故治疗上必须针对热毒,采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祛瘀生肌的方法。
本发明药物中:
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
鲜向日葵花具有祛风,平肝,利湿的功效。
鲜桐子花具有清热解毒,生肌的功效。
鲜水桐木具有散瘀消肿的功效。
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功效。
硼酸为外用杀菌剂、消毒剂、收敛剂和防腐剂。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芝麻油味甘,性微寒。它善于解毒,对游风丹毒,疥癣湿疮肿毒,均能解除;治烧伤、烫伤,疗效很好。
以上药物协同作用,综合药效,疗效显著。
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系祖传秘方加以改进,采用天然中草药,经长期使用证明无毒副作用,具有药性稳定、止痛快、见效快、抗感染、生肌快、伤口愈合不留疤痕,治疗周期短,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制成:
地榆60份、向日葵花60份、桐子花60份、水桐木60份、大黄35份、硼酸20份、芝麻油600份。
其制备方法为:
(1)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地榆,炒黑研成粉;
(2)按上述重量份称取鲜向日葵花、鲜桐子花、鲜水桐木、大黄、硼酸,粉碎混合共研成细末;
(3)按上述重量份称取芝麻油,将步骤(1)和(2)的药粉混合均匀,放入芝麻油中浸泡,装入罐封装,30~50天去渣过滤取药液,分装即得产品。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制成:
地榆80份、鲜向日葵花80份、鲜桐子花80份、鲜水桐木80份、大黄50份、硼酸30份、芝麻油1200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制成:
地榆70份、鲜向日葵花70份、鲜桐子花70份、鲜水桐木70份、大黄40份、硼酸25份、芝麻油800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病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仕珍,未经蒋仕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33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