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材料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1853.7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6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富春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383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混纺 纱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棉纺织行业,尤其涉及一种多材料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亚麻纤维是一种稀有天然纤维,仅占天然纤维总量的1.5%。具有调温、抗过敏、防静电、抗菌的功能,由于亚麻的吸湿性好,能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20倍的水分,所以亚麻织物手感干爽,如今,防皱、免烫亚麻制品的诞生和混纺产品的出现,使亚麻产品的市场进一步拓展了。
棉纤维的强度高、透气性好、抗皱性差、拉伸性也较差,在单独制造纱线时,抗皱和拉伸性能的缺点被凸显出来。
粘胶纤维是指从木材和植物藁杆等纤维素原料中提取的α-纤维素,或以棉短绒为原料,经加工成纺丝原液,再经湿法纺丝制成的人造纤维。粘纤的含湿率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等特性。
目前,在制作纱线时,通常是将以上任意两种混合在一起,虽然性能上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无法完全避免单个材料的缺点。因此,解决两种材料混合性能仍然存在缺陷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材料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两种材料混合性能仍然存在缺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材料混纺纱线,该多材料混纺纱线是由亚麻、粘胶和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所述亚麻、粘胶和棉的混合百分比为35~55:15~35:10~50。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亚麻、粘胶和棉的混合百分比为40:20:4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权多材料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开松:将亚麻、粘胶和棉按照比例均匀排列在抓棉机的存料箱中,抓棉机的抓手横向抓取材料,将材料送入吸料口;
(2)梳理:吸料口将步骤(1)中的材料送入梳理机中进行充分混合梳理;
(3)成卷:将梳理后的材料送入成卷机中成卷;
(4)成条:将成卷的材料送入梳棉成条机中进行梳理成条;
(5)加捻:将多条混合材料旋转缠绕成为一条,使平行于须条轴向的纤维呈螺旋状,从而产生径向压力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
(6)出纱:将呈条状的混合材料放入出纱机中进行出纱,并且进一步输送到细纱机中进行处理,最后卷绕到锥形筒上,完成多材料混纺纱线成品。
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6)中可卷绕至不同筒状载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三种材料的混合,使得制作出来的纱线强度高、透气性好、抗拉性好、延伸性能优越,并且颜色靓丽鲜艳,不易褪色。
具体实施例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
由亚麻、粘胶和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所述亚麻、粘胶和棉的混合百分比为40:20:40。
制备步骤如下:
(1)开松:将亚麻、粘胶和棉按照比例均匀排列在抓棉机的存料箱中,抓棉机的抓手横向抓取材料,将材料送入吸料口;
(2)梳理:吸料口将步骤(1)中的材料送入梳理机中进行充分混合梳理;
(3)成卷:将梳理后的材料送入成卷机中成卷;
(4)成条:将成卷的材料送入梳棉成条机中进行梳理成条;
(5)加捻:将多条混合材料旋转缠绕成为一条,使平行于须条轴向的纤维呈螺旋状,从而产生径向压力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
(6)出纱:将呈条状的混合材料放入出纱机中进行出纱,并且进一步输送到细纱机中进行处理,最后卷绕到锥形筒上,完成多材料混纺纱线成品。
实施例二
由亚麻、粘胶和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所述亚麻、粘胶和棉的混合百分比为35:15:5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由亚麻、粘胶和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所述亚麻、粘胶和棉的混合百分比为55:35:1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结果:实施例一制备出来的纱线强度高、透气性好、抗拉性好、延伸性能优越,并且颜色靓丽鲜艳,不易褪色。
实施例二制备出来的纱线相比实施例一在抗拉性能和延伸性能上略有不足。
实施例三制备出来的纱线相比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手感稍微毛糙,且光滑度稍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富春纺织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富春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18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重心易驾驶手扶拖拉机
- 下一篇:超低温制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