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箱双室桥梁预制成型内模纠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9527.2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5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党荣;周平;刘仲伟;邱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汉金达隧道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2 | 分类号: | B28B7/22;B28B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孙恩源 |
地址: | 6183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箱双室 桥梁 预制 成型 纠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箱双室桥梁预制领域,尤其是一种单箱双室桥梁预制成型内模纠偏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缩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国家大力建设城际高铁,该高速铁路梁型为 单箱双室梁。它的成型技术主要是在单箱单室桥梁混凝土预制内外模成型技术上进行研发的。 现阶段高铁单箱双室桥梁预制成型内模,采用自动液压上置纵梁整体结构形式,单室的内模 在现场组装成整体后,其支模、收模及从预制梁内拖出均为一体,内模包括上置纵梁和内模 模板,上置纵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端横梁,端横梁的左右两端各连接有竖向布置的升降油 缸,内模模板按不同部位分为标准段、变径段和孔口段并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每段模板均 包括一块顶模、两块上侧模、两块下侧模,两块上侧模中,靠近箱梁中部纵壁的称为内上侧 模,靠近箱梁外侧腹壁的称为外上侧模,相应的,两块下侧模中,靠近箱梁中部纵壁的称为 内下侧模,靠近箱梁外侧腹壁的称为外下侧模。外上侧模和外下侧模组成外侧模,内上侧模 和内下侧模组成内侧模。内模模板通过液压油缸与纵梁连接,采用液压自动装置按设计依次 收缩及升降后满足最小出模部位空间要求。
从现有梁型图来看,单箱双室桥梁的两个内孔均是左右不对称的,设计的内模重心易出 现偏移,导致内模在外模底板上就位非常困难,出现偏斜现象,影响梁体腰部混凝土厚度, 严重时将导致成型梁体不合格。
针对内模偏斜问题,现有的解决手段主要是:派施工人员进入内模中,利用机械千斤顶 作为临时支撑,对偏斜部位进行纠正式的调整,不仅费工费时,工人劳动条件差,而且可能 与其它工序相互干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内模易发生偏斜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约束内 模重心偏斜的单箱双室桥梁预制成型内模纠偏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箱双室桥梁预制成型内模纠偏结构,所 述内模包括上置纵梁和内模模板,上置纵梁上位于上置纵梁纵轴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端 横梁,在端横梁上设置有分别位于上置纵梁左、右的一对竖向滑孔,该对竖向滑孔与一对立 柱滑动配合,这对立柱通过固定连接在立柱底部的纵向连接梁和固定连接所述纵向连接梁的 横向连接梁互相刚性连接形成跨步滑套,跨步滑套的立柱始终不脱离于竖向滑孔。
所述端横梁上竖向布置有一对升降油缸,升降油缸位于竖向滑孔的外侧,其一端与端横 梁连接,另一端与跨步滑套连接。
所述跨步滑套通过由立柱底部沿梁的横向延伸的外伸横梁与升降油缸连接。
所述跨步滑套包括立柱、固定连接在立柱底部的纵向连接梁和固定连接所述纵向连接梁 的横向连接梁。
所述内模模板包括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上分布的加强筋板的规格 和间距不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内模偏心的技术难题,成本较低,结构可靠,自动化程度 高,施工安全,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减少了施工干扰,提高了 高铁单箱双室桥梁预制成型的工艺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单箱双室桥梁预制成型内模的主视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结构的单箱双室桥梁预制成型内模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跨步滑套与上置纵梁连接的结构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4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上置纵梁,2-端横梁,3-竖向滑孔,4-立柱,5-纵向连接梁,6-横向连 接梁,7-升降油缸,8-外伸横梁,9-内模,10-梁体,11-基础,91-顶模,92-外侧模板,93- 内侧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单箱双室桥梁预制成型内模包括上置纵梁1和与上置纵梁1连接的内模模板, 由于每个内孔左右不对称,按常规进行设计的内模会出现重心偏移,内模在外模底板上就位 非常困难,出现偏斜现象,影响梁体腰部混凝土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汉金达隧道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汉金达隧道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95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静电滤油机
- 下一篇:可自动清渣的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