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沙地带铁路线路扣件的防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7167.2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6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井国庆;林建;王子杰;蔡小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沙 地带 铁路 线路 扣件 防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沙线路扣件的防沙装置,属于轨道交通领域。适用于位于多风沙、沙尘、气候恶劣地区及运煤专线等铁路轨道扣件的保护。
背景技术
铁路线路通过风沙线路,如中国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新疆及南疆地区铁路交通线的特有现象,每年受风沙作用严重,给铁路线路基础设施带来一系列病害,其主要有:
1.沙埋磨耗。轨道扣件积沙,加速扣件腐蚀,降低扣件扣压力,影响列车安全行驶,甚至导致脱轨的危险。
2.风蚀与磨蚀。扣件长期受到风沙侵蚀,同时扣件润滑油被风沙消耗减少,相应维修周期缩短,维修费用增加。
3.运煤线路散落煤渣掉在轨枕扣件上,在雨雪等作用下受潮锈蚀,极易损伤扣件强度与寿命,导致扣件强度和扣压力不足,影响线路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风沙线路铁路轨道扣件受风沙病害严重的情况下,扣件受风沙掩埋严重、腐蚀严重、维修周期短等问题,以及运煤线路扣件脏污,雨雪侵蚀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风沙地带铁路线路扣件的防沙装置,该装置包括:
左保护罩,右保护罩;使用时,左保护罩和右保护罩布置在钢轨两侧的扣件上方,左保护罩和右保护罩的两侧壁底端紧贴轨枕两侧面,左保护罩和右保护罩的上端面贴紧钢轨轨腰中部,左保护罩和右保护罩底端的中部骑在轨枕上表面,左右保护罩贴紧钢轨轨腰侧的流线形状与覆盖钢轨处的轮廓线相吻合。
左保护罩与右保护罩结构尺寸完全相同,在其下部一边设为榫槽,另一边设榫头,榫头和榫槽紧贴轨枕两侧面在钢轨底部连接。
所述的左保护罩和右保护罩采用聚碳酸酯或聚酰胺材料制作。适用于中国铁路60kg/m的钢轨,扣件以弹条Ⅰ型和弹条Ⅱ型为主,轨枕主要以混凝土Ⅱ型和Ⅲ型枕为主的轨道类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通过左右保护罩对称扣在扣件上方,上端面贴紧钢轨轨腰的中部,两侧壁底端紧贴轨枕两侧面,榫头和榫槽紧贴轨枕两侧面在钢轨底部连接。这样就将扣件部分封闭其中,隔断了扣件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如风沙、雨雪、煤渣等,起到保护扣件的作用,显著提高风沙线路扣件保护程度,同时也有力防止风沙在钢轨扣件部位堆积,该装置透明可视,便于检查扣件伤损情况,有利于扣件的维修,降低养护成本。整个装置从上至底部由高曲向变低,呈倒“S”曲线走向,有效防止了尘埃物的堆积和积水。该结构尺寸小,操作简便,布置灵活,整体性强,便于运输,铺装,拆卸,可重复利用,节能。对轨道其他结构养护影响小,综合效益佳。
附图说明
图1一种风沙地带铁路线路扣件的防沙装置主视图。
图2一种风沙地带铁路线路扣件的防沙装置俯视图。
图3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右保护罩主视图。
图5 右保护罩后视图。
图6图4的左视图。
图7图5的俯视图。
图8 图4 c处榫头放大图。
图9 图5 b处榫槽放大图。
图10左右保护罩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风沙地带铁路线路扣件的防沙装置,如图1、2,该装置包括:
左保护罩2,右保护罩3;使用时,左保护罩2和右保护罩3布置在钢轨4两侧的扣件上方,左保护罩2和右保护罩3的两侧壁底端紧贴轨枕1两侧面,左保护罩2和右保护罩3的上端面贴紧钢轨轨腰中部,左保护罩2和右保护罩3底端的中部骑在轨枕上表面,左保护罩2和右保护罩3贴紧钢轨轨腰侧的流线形状与覆盖钢轨处的轮廓线相吻合。
左保护罩2与右保护罩3结构尺寸完全相同,在其下部一边设为榫槽,另一边设榫头,榫头和榫槽紧贴轨枕两侧面在钢轨底部连接。
所述的左保护罩2和右保护罩3材料采用广泛用于汽车及交通运输业的高分子工程塑料聚碳酸酯或聚酰胺制作,该材料容易成型,加工方便,便于组装,且具有更高的耐热性、抗冲击性、抗疲劳性,耐磨、耐酸碱性也很好,能在较高和较低温度下保持优良的稳定性,具备某些金属的性能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7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