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推力室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6423.6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郝智超;张蒙正;李军;蔡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40 | 分类号: | B64G1/4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张倩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使用 推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推力室,特别是对于小推力轨姿控推力室方案研究中,适用于研究周期短、研制成本低的背景项目,也可作为低成本推力室方案应用于型号产品。
背景技术
轨姿控动力系统是空间飞行器重要的分系统之一,主要用作制导控制、姿态保持、轨道调整等,其中推力室作为核心的组件之一,主要功能是实现液体推进剂合理分配、雾化、掺混和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产生的高温燃气经喷管高速喷出产生推力,从而为动力系统提供直接控制力。作为承受高压、高热流密度的组件,推力室需要具有高性能、轻质量、高可靠性等特点,因此推力室研制是制约轨姿控系统的关键。
一方面,传统研究方法中,方案研究阶段,需要对双组元推力室进行大量的热试车考核工作,以获得推力室的燃烧效率、冷却效果、燃烧稳定性等参数,所需要的试车产品和试车次数较多,对于传统的全焊接方式装配的推力室,加工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产品参加试车后,如需进行方案更改,需要重新加工,从而增加了研制成本、延长了研制周期,甚至直接影响型号成败。
另一方面,低成本成为推力室发展的要求之一,为了降低成本,将传统的全焊接结构的推力室改为法兰连接方案,能够降低工艺难度、减小加工周期,同时减低废品率,进而有效的降低成本,该技术应用能够在满足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产品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推力室加工工序复杂、一次成型后进行改进就需要重新加工而增加成本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推力室,克服传统的全焊接结构推力室零件数量多、加工工艺复杂、焊接工序多等问题,为全法兰连接结构的推力室,有效减小零件数量、简化工艺,缩短产品的加工周期和成本,实现推力室可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推力室,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盖板1、喷注盘2以及身部3,所述喷注盘2包括基体21以及设置在基体21上位于盖板一侧的环形凸台22、外圈密封榫23和内圈密封榫24,所述基体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第一喷注孔25和多个第二喷注孔26,所述第一喷注孔位于环形凸台内,所述第二喷注孔位于外圈密封榫和环形凸台之间,所述第一喷注孔与第二喷注孔的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喷注孔和第二喷注孔均朝向身部,
所述盖板1包括隔热框11、以及设置在隔热框11两端的法兰盘12和对接盘13,所述对接盘上设置有内圈密封槽和外圈密封槽,所述盖板通过对接盘与喷注盘固定连接,所述内圈密封槽、外圈密封槽分别与内圈密封榫、外圈密封榫相匹配,
所述环形凸台与对接盘之间形成第一集液腔4,外圈密封榫、环形凸台以及对接盘形成第二集液腔5,
所述隔热框上设置有第一输送管13和第二输送管14,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与第一集液腔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与第二集液腔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控制阀门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控制阀门连接。
上述内圈密封榫位于环形凸台顶端。
上述内圈密封榫和外圈密封榫的顶端开有密封齿7。
上述密封齿的顶角α为60-90°,密封齿的高度b为0.35-0.5mm。
上述对接盘与喷注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上述内圈密封槽与内圈密封榫之间通过石墨密封匹配,所述外圈密封榫与外圈密封槽通过石墨密封匹配。
本发明与传统的全焊接结构推力室相比优点是:
1、本发明将输送管、密封槽、对接盘、隔热框、法兰盘等均集中在盖板,实现了供液、密封、连接等功能,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方便拆卸。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将零件数量减小为3~5个。
2、简化加工工艺,产品采用法兰连接,省去钎焊、电子束焊等工艺。
3、本发明推力室具有完全可重复使用能力,由于全法兰连接结构,通过非破坏式途径能够将产品分解和再组装。
4、本发明杜绝了由于钎焊所引起的头部废品率高的缺陷,当装配成头部组件后液流等参数出现异常,通过分解、返修后重新组装,降低了废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可重复使用推力室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头部结构及密封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推力室,包括依次连接的盖板1、喷注盘2以及身部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64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篦机篦板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射频信号传输电路及非接触式支付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