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法生产木质活性炭的节能内热回转炉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35945.4 | 申请日: | 2012-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6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卞奎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卞奎友 |
| 主分类号: | C01B31/12 | 分类号: | C01B31/1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阜阳市科颍专利事务所 34108 | 代理人: | 徐宝泉 |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生产 木质 活性炭 节能 内热 回转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化学法生产木质活性炭的节能内热回转炉,由底座、炉体、前后支座、托轮架、调速电动机、减速箱、燃气喷管及燃气压缩罐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前支座(19),后支座(21),前支座的高度高于后支座,前支座上装有前组托轮架(15),后支座上装有后组托轮架(22),前组托轮架上装有前防滑支撑轮(14),后组托轮架上装有后防滑支撑轮(3),前后支撑轮上装有炉体(6),炉体的前端圆周上设有前回转轮(9),后端设有后回转轮(5),炉体由前向后倾斜地安装在前后防滑支撑轮上,前组托轮架的后端设有调速电动机(20),调速电动机的前侧装有减速箱(18),减速箱的前端设有小齿轮架(17),小齿轮架上装有减速小齿轮(16),前回转轮后侧的炉体圆周上设有齿轮圈(8),减速小齿轮安装在齿轮圈的下端与齿轮圈相啮合,炉体的后端设有燃气压缩罐(2),燃气压缩罐的后侧设有煤气发生器(1),炉体的后部设有燃气喷管(26),燃气喷管的前端设有燃气喷嘴(31),炉体的下端设有点火孔(32),炉体内壁上设有保温层(33),保温层的里侧设有耐火砖(27),炉体的前端设有密封盖(10),密封盖的上端设有进料斗(11),下端设有观察孔(13),密封盖的中部设有废气回收管(28),回收管上装有废气控制阀(30),废气控制阀的前端设有引风机(29),燃气喷管的后端连接在燃气压缩罐前端的出口接头上,燃气压缩罐前侧的燃气管道上装有燃气管进气调节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法生产木质活性炭的节能内热回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前端用固定的密封盖密封,加长炉体,由原来的14米延长到27.5米,把能源利用方式由原来的隔板传导变为直接热幅射,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量,炉体的后端设有出料孔(12),出料孔的下端设有接料斗(23),接料斗的下端设有输料器(24),输料器后侧设有推料车(25),炉体的中部设有连接法兰(7)。
3.一种化学法生产木质活性炭的制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和运行操作的过程如下:
开启煤气发生器向燃气压缩罐内充气,待燃气压缩罐达到一定气压后,首先关闭炉体前端的废气开关阀(30),开启进气调节阀(4),待炉体内充足了可燃气,即旋开点火孔(32),用长柄打火机插入点火,并立即旋紧点火孔盖,开启调速电机使炉体转动,预热炉体并打开废气阀门(30),待炉内温度达350℃时,开启引风机(29),启动机体外的螺旋进料器,把浸渍好的物料均匀送入加料斗(11),落入炉内,开始先少量加料,2小时后,待炉温稳定后再转入正常加料,随着倾斜炉体的匀速旋转,物料在炉底的前部向炉尾方向缓缓移动,依次实现水份蒸发、炭化、活化,活化时,借助炉尾自然进入的空气使物料进行高温煅烧,并向外散发热量,活化和煅烧时,温度达500-600度,从而完成活性炭的炭化、活化过程,整个过程为40分钟至1小时,活化好的物料称活化料,从炉尾部出料孔自动落入接料斗,输进推料车,送往回收工序进入回收,通过操作完成了活性炭生产最关键过程,即:炭化、活化,在炭化、活化过程中形成的废气和燃气废气经回收管(28)排入炉体外的雾化喷淋塔处理后排放;
若要停炉时,先停止加料,炉体继续旋转,调小进气阀(4),待料排完时暂时停炉,关闭进气阀(4)、引风机(29),但要分别间隔5、10、20分钟转动一次,以防炉体变型,待炉温降到80℃以下完全停止转动;
出炉的活化料要进行回收,以使用磷酸为例,在活化料中含有70-85%的磷酸和含磷化合物,通过回收将炭与磷酸及含磷化合物分离;
回收是在回收桶中进行的,回收桶是由铁板或钢筋混土制成外壳,外壳内外用辉绿岩胶泥涂制,在内侧和底面衬上辉绿岩板,并在底部辉绿岩板上铺上过滤板,操作时,将活化料2000千克,用斗式提升机分两次加入回收桶内,第一次加80%,然后加入2立方米浓度为35-45Beˊ的磷酸溶液搅拌均匀;第二次加入余下的20%活化料后,再加入1立方米浓度为35-45Beˊ的磷酸溶液,并加入活化料重量5%,浓度为32%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在高温锻烧活化时生成的部分亚磷酸、氢化物等含磷化合物再转变成磷酸;
在反应过程中,要充分搅拌,反应完成后静置十分钟,开启真空抽气阀,将回收桶内的磷酸溶液抽入真空桶,然后放入耐酸池,将第一次回收的磷酸溶液浓度为40-58Beˊ/60℃,送入配液池,加入浓度85%的磷酸0-12%作为物料浸渍剂,循环使用,经第一次回收后,第二次用25-34Beˊ的磷酸溶液回收,第三次用15-24Beˊ的磷酸溶液,按上述步骤,依次将低浓度的磷酸溶液用耐酸泵打入回收桶中,使液面超出炭面,这样进行多次回收,得到浓度高低不同的回收溶液,分别放置耐酸池中,供下次回收使用,直至上次留下的各种浓度的磷酸水用完后,再用热水洗涤,洗涤液也收入耐酸池,直至炭中的磷酸含量低于0-1%为止,每批活化料的回收时间为1.5-3小时。
4.一种去除原料和加工过程中的杂质的酸煮漂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酸煮、漂洗两个步骤都是在同一个桶中进行,桶的结构与回收桶相同,桶体直径1500mm,桶壳体的内外部用环氧树脂胶泥粘贴五层玻璃纤维布,形成玻璃钢层,内侧再衬一层耐酸瓷砖,在桶的底部装有过滤板;
操作时,将活性炭用水由回收桶冲入漂洗桶中,放出部分水后,关好底部放水阀门,然后加入浓度32%的盐酸,用量为活化料重量的5%,通入蒸气,煮沸2小时,此时,混在炭中的杂质与盐酸发生反映,使不溶于水的杂质变成水溶物,随水除去;
酸处理后,将桶内酸水放出,用热水连续漂洗4-5次,水温要在60℃以上,由于盐酸不容易被水洗净,故要加入纯碱中和,加入量为活化料重量的5-7%,搅拌使桶内水溶液的PH值调至7-8,再用蒸气煮15分钟,将水放出,总的漂洗时间3-5小时,再把回收、酸煮、漂洗后的活化料进行脱水、烘干、磨粉、包装即为化学法木质活性炭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卞奎友,未经卞奎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94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