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食品信息交互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5936.5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7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豪;张奉琦;郑阳;贾若曦;王子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子豪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87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食品 信息 交互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食品信息交互平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食品安全、品质问题日益突出。在食品安全品质方面的消费者与供应商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普通消费者及时获得食品信息。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电子平台等对食品的安全与追溯的管理,相比记录档案追溯方式更加高效。但是,一方面传统的食品安全电子平台无法处理饮食行业食品加工过程引入的不安全的因素,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系列的新的技术出现,使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更加快捷、可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变得可行。第三方点评是随着WEB2.0的使用兴起的。网站上用户可以通过对网站内容,以第三方的角度进行评价。第三方评论网站是以用户评论为基础来实现指导,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客观的反映用户的心声。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品质感觉的个体差异,现有食品类第三方评论网站对于食品品质的评价的客观性不足。同时,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的日益加强,对于个性化的基于个人健康信息的实时饮食建议的需求大幅增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客观地完成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品质检测、食品信息分享和记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食品信息交互平台,包括便携终端、至少一个传感器、移动设备、中心服务器;
所述便携终端收集传感器获取的食品特征信息、信息处理,并与移动设备通信;
所述传感器,在收到便携终端的指令后采集食品特征信息,并传给便携终端;
所述移动设备用于接收用户输入信息,接收便携终端获得食品特征信息,与中心服务器进行通信,并向用户显示信息;
所述中心服务器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处理移动设备传输的数据,将计算结果传输给移动设备。
进一步,作为优选,移动设备对获得的食品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进一步,作为优选,传感器为光学传感器和/或液体传感器和/或气体传感器。
进一步,作为优选,中心服务器进一步包括中心系统和网站服务器,所述中心系统用于处理移动设备传输的数据,并与网站服务器交互。
进一步,作为优选,网站服务器包括社交网站服务器,用于记录用户独特的口味信息,以及不同用户之间食品信息发布和分享。
进一步,作为优选,网站服务器包括第三方评价网站服务器,用于储存不同商户的基于可量化描述的食品品质和口味信息。
进一步,作为优选,网站服务器包括个人健康网站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的个人健康数据,过往饮食数据。
本发明通过对食品安全、品质(如含糖量等)做快速便携的鉴定,以已有的科学饮食标准为依据,以用户的个人健康数据信息为基础,对用户食用食品的风险做出评价,并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和第三方评价网站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食品服务选择。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交互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心服务器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使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食品信息交互平台,包括便携终端110、至少一个传感器120、移动设备130、中心服务器140;便携终端110收集传感器120获取的食品特征信息、信息处理,并与移动设备130通信;传感器120,在收到便携终端110的指令后采集食品特征信息,并传给便携终端110;移动设备130用于接收用户输入信息,接收便携终端110获得食品特征信息,与中心服务器140进行通信,并向用户显示信息;中心服务器140用于与移动设备130通信,处理移动设备130传输的数据,将计算结果传输给移动设备130。移动设备130具有处理能力,也可以对获得的食品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传感器120为一个或多个光学传感器、液体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子豪,未经陈子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9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