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5233.2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3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郭屹;郑军;王涛;赵渭康;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B49/04 | 分类号: | C10B49/04;F26B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10001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旋转加热装置一般用于在高温常压下对固体物料进行加工处理,例如煤的热解和干燥。驱动装置通过驱动出料管带动旋转托盘绕轴旋转,使得旋转托盘上的物料通过与热气体的直接接触干燥或热解。由于旋转托盘的重量都承托在位于轴心的出料管上,当旋转托盘上承托的物料量过重时,出料管将出现因承重过大而屈曲塌陷的情况,旋转托盘会因此被迫停转,并且由于旋转料床的工作环境一般为高温,出现了一些支撑结构在高温环境下强度不够的问题。鉴于此,该回转炉对旋转托盘的结构及重量具有严格的限制,从而限制了该回转炉的工业放大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旋转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加热装置的旋转料床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屈曲塌陷以及支撑结构在高温环境下强度不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内腔;旋转料床,设置在壳体的内腔中;支撑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为可转动的所述旋转料床提供支撑,所述支撑件设有用来容纳冷媒的冷却腔。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从所述旋转料床周向边缘的下方为所述旋转料床提供支撑。
进一步地,支撑件包括安装在固定面上的固定部和相对固定部转动的回转部。
进一步地,回转部的内侧端与旋转料床的周向边缘相连接、外侧端延伸至壳体外,回转部的内侧端位于壳体的内部,固定部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外表面上,回转部的内部设置有冷却腔,冷却腔由回转部的内侧端延伸至回转部的外侧端。
进一步地,回转部的外侧端上设置有与冷却腔连通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
进一步地,回转部的外侧端上设有用于避免冷却腔中的介质泄露的密封件。
进一步地,旋转加热装置还包括落料管,落料管的回转轴线与旋转料床的回转轴线重合,落料管的第一端与旋转料床的下料口相连通,第二端设置在壳体外侧。
进一步地,旋转加热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件与落料管驱动连接,落料管与旋转料床固定连接,驱动装置通过带动落料管驱动旋转料床转动。
进一步地,旋转加热装置还包括与传动件的周向外表面相抵接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用来限制旋转料床的径向位移。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与传动件之间为销齿配合。
进一步地,落料管自由悬挂在旋转料床下方,支撑件与驱动装置连接以带动旋转料床转动。
进一步地,旋转加热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旋转料床周向边缘的环状安装架,环状安装架安装在回转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若干均布在所述旋转料床下方,优选为周向边缘下方的托辊。
通过在旋转料床的周向边缘设置多个支撑件使旋转料床的受力点均匀,这样有效减少了旋转料床在转动过程中的晃动,避免旋转料床因承重过大出现屈曲塌陷。再者,流经冷却腔的冷媒介质可以提高支撑件的耐高温能力,消除来自旋转料床的径向膨胀引发的热应力,增加了支撑件在高温环境下的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旋转加热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的旋转加热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旋转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0、旋转料床20、入料部和支撑件30。壳体10具有内腔并设置有排气口,旋转料床20设置在壳体10的内腔中,旋转料床20上设置有下料口和供热气体通过的孔隙,入料部设置于旋转料床20的上方,入料部用于将物料传送到旋转料床20,支撑件3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10内,以支撑与其相接触/连接的旋转料床20。优选地,所述支撑件30从所述旋转料床20周向边缘的下方为所述旋转料床20提供支撑。支撑件30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冷媒介质的冷却腔33。旋转料床20的高度由边缘向中心逐渐下降,使得落在旋转料床20边缘的物料,在导流板和/或刮板的作用下逐渐从边缘移动到中心的下料口,并通过与下料口连通的落料管40排到壳体10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