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压缩机并联多联机智能除霜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5148.6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7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郑坚江;程德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F25B4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并联 联机 智能 除霜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多压缩机并联多联机智能除霜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多联机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连续运行30~60min,且持续2~5min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室外电控系统即发出除霜指令:①如果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0℃,且除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除霜温度≤0.8×室外环境温度-10℃时;②如果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0℃,且除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除霜温度≤0.2×室外环境温度-10℃时;
(2)第一直流变频压缩机接到除霜指令后,运行频率即降至20~40Hz运行10~20秒后,运行频率再升至80~100Hz,开始除霜过程;
(3)第二直流变频压缩机接到启动指令后,运行频率即降至20~40Hz运行10~20秒后,运行频率再升至80~100Hz,开始除霜过程;
(4)第一直流变频压缩机和第二直流变频压缩机在除霜过程中,如果满足如下条件之一,则退出除霜过程:①除霜时间超过10min;②除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除霜温度≥12℃;③高压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系统高压≥35Bar,此时,第一直流变频压缩机和第二直流变频压缩机执行退出除霜控制过程,运行频率降至20~40Hz运行10~20秒后,再升至50~60Hz运行10~20秒,之后,第一直流变频压缩机和第二直流变频压缩机运行频率转至除霜前的运行频率,继续自动调节和控制;
(5)接到除霜指令后,第一回油电磁阀和第二回油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
(6)室外风机电机在接到进入除霜指令后,延时10~15秒停止;直到退出除霜,而且第一直流变频压缩机和第二直流变频压缩机运行频率降至20~40Hz运行10~20秒后,才开启室外风机电机,继续自动控制过程;
(7)四通阀在接到进入除霜指令后,延时10~15秒断电关闭,在第一直流变频压缩机和第二直流变频压缩机退出除霜后运行频率降至20~40Hz运行结束前5~10秒时上电开启;
(8)在接收到除霜指令后,制热电子膨胀阀开度延时10~15秒后升至350~480pls.,在除霜过程结束后四通阀上电开启时,制热电子膨胀阀开度开始关小,直至低压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系统低压维持在≥0.5Bar的水平,在第一直流变频压缩机和第二直流变频压缩机执行退出除霜控制过程,运行频率在第二个运行频率50~60Hz运行10~20秒后,制热电子膨胀阀开度升至除霜前开度运行50~70秒,之后,转入自动控制状态;
(9)在除霜过程中,气旁通电磁阀和喷液电磁阀均处于断电关闭状态;
(10)在接受到除霜指令后,接收到开机指令的室内机在延时10~15秒后,室内电子膨胀阀开度降至150pls.,之后室内电子膨胀阀开度以10pls./30s~20pls./30s的速率升至200~250pls.,在除霜结束四通阀上电开启换向后,以除霜前开度运行10min~15min,之后,再进入自动调节控制;
(11)在接受到除霜指令后,未接收到开机指令的室内机在延时10~15秒后,室内电子膨胀阀开度由40~60pls.升至150pls.,之后室内电子膨胀阀开度以10pls./30s~20pls./30s的速率升至200~250pls.,在第一直流变频压缩机和第二直流变频压缩机执行退出除霜控制过程,运行频率在第二个运行频率50~60Hz运行10~20秒后,室内电子膨胀阀开度降至除霜前的40~60pls.;
(12)在接受到除霜指令后,接收到开机指令的室内机风机电机延时10~15秒后停机,在除霜结束后处于防冷风控制,即仍然处于停机状态,防止室内换热器盘管中部温度低于25℃而吹冷风,直到室内换热器盘管中部温度高于25℃,室内机风机电机才开启,根据盘管中部温度调节转速;
(13)在接受到除霜指令后以及整个除霜过程中,未接收到开机指令的室内机风机电机处于停机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1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