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5087.3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3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施明宏;廖作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及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在显示面板中会尽量缩小金属走线之间的阻抗,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改变金属走线的线宽达到。
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走线结构示意图。在显示面板的框胶涂布区域12设置有多条金属走线,以第N+1条金属走线、第N条金属走线和第N-1条金属走线为例,由于从第1条金属走线往第N条金属走线的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A),金属走线的路程增加,也就是说第N+1条金属走线的路程比第N条金属走线的路程长,第N条金属走线的路程又比第N-1条金属走线的路程长。为了缩小金属走线之间的阻抗差异,沿着图1中的方向A,金属走线的宽度也相对增加,即:第N+1条金属走线的线宽比第N条金属走线的线宽大,第N条金属走线的线宽比第N-1条金属走线的线宽大。在各条金属走线之间的线距D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走线的宽度增加,因此在框胶涂布区域12中,沿着图1中的方向A,金属覆盖率增大,使得框胶涂布区域12透光率会变化,从而导致框胶固化不均匀,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能够使得设置在框胶涂布区域中的金属走线的金属覆盖率不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走线结构,走线结构包括:多条金属走线,金属走线延伸设置在连续分布的第一走线区域、第二走线区域和第三走线区域上;其中,第一走线区域位于第二走线区域的内侧,第三走线区域位于第二走线区域的外侧,第二走线区域为显示面板的框胶涂布区域,设置在第二走线区域上的第n条金属走线的线宽为a,第n条金属走线与第n+1条金属走线之间的线距为b,其中,n≥1,且在n的取值为不同数值时,a/(a+b)的比值保持不变。
其中,在n的取值为不同数值时,设置在第二走线区域上的线宽a的取值与线距b的取值保持不变。
其中,在n的取值为不同数值时,设置在第二走线区域上的线宽a的取值与线距b的取值保持等比例变化。
其中,沿着从第一条金属走线至最后一条金属走线的第一分布方向,线宽a的取值与线距b的取值保持等比例增加。
其中,比例为1∶1。
其中,沿着从最后一条金属走线至第一条金属走线的第二分布方向,线宽a的取值与线距b的取值保持等比例减小。
其中,比例为1∶1。
其中,相邻金属走线的阻抗值相差不超过10%。
其中,沿着从第一条金属走线至最后一条金属走线的分布方向,在第一走线区域和第三走线区域上,随着n的取值增加,线宽a的取值变大,线距b的取值保持不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显示面板的走线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通过将显示面板的框胶涂布区域中各金属走线的线宽a与线距b设置成满足a/(a+b)的比值保持不变的关系,由此能够使得设置在框胶涂布区域上的金属覆盖率不变,避免框胶固化不均匀,增强显示面板的稳定性,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走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显示面板的俯视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走线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走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走线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显示面板的俯视透视图。显示面板20包括第一走线区域21、第二走线区域22和第三走线区域23。第一走线区域21位于第二走线区域22的内侧,第三走线区域23位于第二走线区域22的外侧。其中,第二走线区域22为显示面板20的框胶涂布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