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一体成型的玻璃钢围栏的制造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4772.4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2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盖秀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3 | 分类号: | B29C45/03;B29C45/18;B29C45/26;B29C45/46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莉华 |
地址: | 30011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一体 成型 玻璃钢 围栏 制造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钢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一体成型的玻璃钢围栏的制造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围栏,例如房屋围栏、草坪围栏及厂房围栏等,这些围栏大部分采用方形钢管焊接并在表面涂刷防腐漆而成,存在焊接工作繁琐且要求高,其强度大但易折断,其重量大但易腐蚀,尤其以厂房周围的围栏受腐蚀的程度最大,其抗腐蚀的寿命不超过5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防腐能力强、一次性成型的新型围栏制造方法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中,生产一体成型的玻璃钢围栏的制造方法,其制作步骤是:
第一步,将原料按照搅拌比例倒入搅拌填料装置内,进行充分搅拌,并将搅拌后的混合原料通过塑胶软管填充入压铸装置内;
第二步,接通压铸装置电源,将混合原料经过耐压管挤压入模具中,待物料将模腔完全填充后,将料口位置开关关闭;
第三步,接通模具电源通过电控加热装置给模具加温至固化温度,使混合原料迅速固化成型;
第四步,将上型腔打开,取出围栏,取出的产品即为围栏的单个单元;
第五步,围栏使用时将围栏上横杆、下横杆插入到另一个围栏的横杆里,并在很干内壁中涂敷树脂、玻纤、固化剂的混合液进行粘结。
本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生产一体成型的玻璃钢围栏的制造装置包括:钢质阴模模具、压铸装置、搅拌填料装置,钢质阴模模具通过耐压管与压铸装置连通,所述压铸装置通过软管与搅拌填料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钢质阴模模具包括上型腔、下型腔和模具进料口,上型腔与下型腔通过铰链连接,模具进料口设于上型腔和下型腔的扣合处。
进一步,所述钢质阴模模具设置电控加热装置。
进一步,所述钢质阴模模具的上型腔和下型腔通过快速夹紧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压铸装置包括压铸进料口、压铸出料口和电控活塞。
进一步,所述耐压管是钢管钢管的一端设有开关装置。
进一步,所述软管是塑胶软管。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解决了长久以来围栏制品以铁质方管为原材需要多次焊接并喷涂防锈漆等操作困难、耗费工时、成本高且易损坏、 防腐能力差等问题。此玻璃钢围栏一体成型的制造方法简化了制作工序,节能环保且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防腐性能;使用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上型腔立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下型腔立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上型腔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下型腔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围栏的平面图
图中:
1、钢质阴模模具 2、上型腔 3、下型腔
4、模具进料口 5、围栏 6、压铸装置
7、压铸进料口 8、压铸出料口 9、搅拌填料装置
10、上横杆 11、下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钢质阴模模具1、压铸装置6、搅拌填料装置9,钢质阴模模具1通过耐压管与压铸装置6连通,所述压铸装置6通过软管与搅拌填料装置9连接。
进一步,所述钢质阴模模具1包括上型腔2、下型腔3和模具进料口,上型腔与下型腔3通过铰链连接,模具进料口设于上型腔2和下型腔3的扣合处。
进一步,所述钢质阴模模具1设置电控加热装置。
进一步,所述钢质阴模模具1的上型腔2和下型腔3通过快速夹紧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压铸装置6包括压铸进料口7、压铸出料口8和电控活塞。
进一步,所述耐压管是钢管,所述钢管的一端设有开关装置。
进一步,所述软管是塑胶软管。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第一步,将原料按照搅拌比例倒入搅拌填料装置9内,进行充分搅拌,并将搅拌后的混合原料通过塑胶软管填充入压铸装置6内;
第二步,接通压铸装置6的电源,将混合原料经过耐压管挤压入模具中,待物料将模腔完全填充后,将料口位置开关关闭;
第三步,接通模具电源通过电控加热装置给模具加温至固化温度,使混合原料迅速固化成型;
第四步,将上型腔打开,取出围栏5,取出的产品即为围栏5的单个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4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