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炉窑尾气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4543.2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1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何汉元;徐立新;周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炉窑尾气的除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炉窑尾气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实现炉窑尾气的达标排放,既是实现企业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又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因此,结合现场实际条件,采用简单可行的技术方案解决炉窑尾气除尘问题,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炉窑尾气粉尘具有粒度细(粒度≤3um的粉尘占总量的70%以上)、温度高(150--350℃)的特点,炉窑尾气除尘通常采用布袋除尘器、多管除尘器、水幕(水浴)除尘或电除尘等方式:
1、布袋除尘可使外排粉尘浓度达到≤50mg/Nm3尾气排放标准,但是炉窑尾气温度通常在150--350℃,超过了高温布袋250℃的最高工作温度,导致布袋除尘器寿命大大缩短或不适合在此工况下工作;
2、水幕(水浴)除尘:占用场地较大,特别是原有生产线增设水幕除尘装置必会受到现场场地不足的影响而难于实施;
3、多管除尘器:除尘效率较低,运行状态受生产工艺影响较大,不能保证炉窑尾气的达标排放;
4、电除尘:投资费用较高且运行成本较大,不适合小型炉窑的尾气除尘。
现有的干法预烧料生产线的尾气除尘系统原采用多管除尘器的除尘方式,从近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除尘效果不理想,外排尾气粉尘浓度在270---320mg/Nm3范围内波动,如若生产工艺控制出现较大波动,外排粉尘浓度就会超过300 mg/Nm3的排放标准,不但影响环境,而且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炉窑尾气除尘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是:一种炉窑尾气除尘装置,包括筒体,在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旋风装置,所述的旋风装置连接有进气口,在所述的筒体底部设置有沉降池,所述的旋风装置垂直设置在所述的沉降池的上方,在所述的旋风装置底部设置有扩散口,扩散口正对着所述的沉降池,通过旋风装置以及扩散口改变炉窑尾气的方向流向,使气体均匀分散到筒体腔内并与沉降池水面充分接触,在重力作用下去除部分粒度相对较粗的粉尘,在所述的旋风装置的上部设置有雾化喷头,雾化喷头用于生成微小水滴,与上升尾气中的粉尘颗粒融合,在重力作用下,将粉尘从尾气中分离出来,并坠落在沉降池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所述的雾化喷头与所述的旋风装置之间还设置有隔筛网,气体经过隔筛网后形成水膜,增大与尾气的接触面积,使尾气粉尘与水膜充分接触,再吸收部分粉尘,增强了除尘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所述的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用于将沉降池内的污垢及时排出去,在沉降池的顶部设置有水位溢流口,用于将沉淀池里过量的水排出,保证了沉淀池里的水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了旋风装置的扩散口与沉淀池的液面的距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保证了除尘效果,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除尘装置融合了旋风除尘、水面冲激式除尘、水膜除尘和喷雾除尘四种除方式,除尘效果显著,是打破现有条件限制实现炉窑尾气高效除尘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为:
1筒体、2出气口、3雾化喷头、4隔筛网、5旋风装置、6扩散口、7水位溢流口、8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幅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4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双抗双面料及生产方法
- 下一篇:氨纶双抗双面料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