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氰仿金电镀Cu-Zn二元合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3734.7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锁江;王倩;李庆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D3/56 | 分类号: | C25D3/56;C25D5/36;C25D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氰仿金 电镀 cu zn 二元 合金 方法 | ||
1.在低碳钢上无氰仿金电镀Cu-Zn二元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焦磷酸钾溶液对18AL低碳钢进行活化处理,处理后不用清洗直接进行仿金电镀;无氰仿金电镀液体系中采用焦磷酸钾为主络合剂,丙三醇为辅助络合剂,硫酸铜、硫酸锌为主盐,磷酸、氢氧化钾为pH调节剂;无氰仿金电镀过程为:18AL低碳钢打磨抛光→除油除锈→活化处理→光亮镀铜→仿金电镀→钝化处理→涂膜保护,具体操作如下:
(1)打磨抛光:根据对表面粗糙度的不同要求,可采用150#、800#、1500#、2000#砂纸打磨18AL低碳钢表面,或对其进行抛光处理;
(2)除油除锈:将18AL低碳钢放在丙酮或酒精中用超声清洗器在室温下处理5min~10min;然后采用浓盐酸对18AL低碳钢进行除锈,根据低碳钢表面锈蚀程度的不同,在室温条件下处理时间一般为30~60s;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
(3)活化处理:按焦磷酸钾浓度为200~350g/L,称取焦磷酸钾,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活化液,室温条件下活化时间为10~30s,18AL低碳钢经活化处理后不用清洗直接进行光亮镀铜;
(4)光亮镀铜:按焦磷酸钾(K4P2O7)270g/L,焦磷酸铜(Cu2P2O7-4H2O)70g/L,氨水3mg/L,超纯水700mg/L配制成水溶液,通过磷酸和氢氧化钾调节pH为8.6~9.2,加入适量光亮剂及开缸剂,得到光亮镀铜液;将经步骤(3)处理后的18AL低碳钢放入到该光亮焦铜镀液中,在温度50~55℃,电流密度0.8~1A/dm2条件下处理6~10min,对18AL低碳钢进行光亮镀铜打底;
(5)仿金电镀:按焦磷酸钾(K4P2O7-3H2O)200~300g/L,硫酸锌(ZnSO4-7H2O)40~50g/L,硫酸铜(CuSO4-5H2O)2~5g/L,丙三醇10~30ml/L,900ml超纯水,配制成水溶液,通过焦磷酸钾和氢氧化钾调节pH为8.0~8.6,得到无氰仿金电镀液;然后加入H2O2(30%)水溶液0.2~0.4m/L,对其进行预电解除去杂质离子备用;将经步骤(4)处理得到的预镀光亮铜打底的18AL低碳钢放入到预电解后的无氰仿金电镀液中,在室温条件下,电流密度为0.5~1.25A/dm2,处理90~360s,然后将18AL低碳钢用蒸馏水清洗吹干,即完成对18AL低碳钢的无氰仿金电镀过程;
(6)钝化处理:按重铬酸钾(K2Cr2O4)50g/L配制成水溶液,通过醋酸调节pH为3~4,得到无氰仿金镀层钝化液;将得到的具有仿金镀层的18AL低碳钢放入到该钝化液中,在温度20~30℃条件下,钝化处理15min,用蒸馏水清洗、吹干;
(7)涂膜保护:用虫胶或是丙烯酸类清漆在40~50℃下喷涂保护膜,完成18AL低碳钢无氰仿金工艺全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钢无氰仿金电镀Cu-Zn二元合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焦磷酸钾浓度为250g/L,活化过程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处理时间为10~30s,18AL低碳钢经活化处理后不用清洗直接进行光亮镀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钢无氰仿金电镀Cu-Zn二元合金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氰仿金电镀液中采用焦磷酸钾为主络合剂,丙三醇为辅助络合剂,硫酸铜、硫酸锌为主盐,磷酸、氢氧化钾为pH调节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钢无氰仿金电镀Cu-Zn二元合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光亮镀铜是在室温条件下操作,电流密度为0.8~1A/dm2,处理时间为360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钢无氰仿金电镀Cu-Zn二元合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焦磷酸钾浓度为200~300g/L,硫酸锌浓度为40~50g/L,硫酸铜浓度为2~5g/L,丙三醇浓度为5~20ml/L,超纯水含量为900ml,通过焦磷酸钾和氢氧化钾调节无氰仿金电镀液pH为8.0~8.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37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准电压发生器和相应的集成电路
- 下一篇:一种控制温度的电子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