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束诱变杀真菌素链霉菌选育恩拉霉素菌株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3661.1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3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杰;尚海涛;郑辉;杨金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01 | 分类号: | C12N15/01;C12N1/2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地址: | 23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束 诱变 菌素 霉菌 选育 霉素 菌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诱变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离子束诱变杀真菌素链霉菌选育恩拉霉素菌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恩拉霉素(Enramycin),又名恩来霉素、恩霉素、持久霉素,是一种环状多肽类抗生素,由13个不同种类的17个氨基酸分子和脂肪酸分子组成,氨基酸组成环状多肽,脂肪酸分子连在末端的天冬氨酸上,根据末端脂肪酸分子的不同分为恩拉霉素A和恩拉霉素B,恩拉霉素是这两种组分的混合物。该药于1966年由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研发,1974年在日本正式注册,其后在许多国家被注册和广泛使用。1993年,我国农业部批准该药在我国注册。恩拉霉素能改变肠道内的细菌群落分布,有利于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促进动物增重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恩拉霉素是目前饲料添加剂中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具有广谱、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作为肽类抗生素,即使在胃液的低pH条件下恩拉霉素也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而且具有抑制梭状芽孢杆菌和杆菌类菌属形成芽孢的能力。
由于恩拉霉素独特的优点,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成为新型抗生素的重要来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恩拉霉素是由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杀真菌素链霉菌Streptomycesfungicidious发酵产生的,但生产水平较低,以往的筛选仅局限于从环境中筛选野生型菌株,不但工作量大、效率低,结果也不理想。而采用离子束注入进行微生物诱变育种具有对生物体生理损伤小、突变谱广、突变频率高,并有一定的重复性和方向性的新特点。而把离子束注入在生产恩拉霉素菌株的选育,还未有相关专利和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子束诱变杀真菌素链霉菌选育恩拉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恩拉霉素菌株。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束诱变杀真菌素链霉菌选育恩拉霉素菌株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室温下,将杀真菌素链霉菌斜面孢子制成的孢子悬液均匀涂布于无菌平皿上;
(2)用氮离子束对孢子悬液进行脉冲注入;
(3)把经步骤(2)处理后的孢子悬液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中培养;
(4)选取生长良好的单菌株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选取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即得恩拉霉素菌株。
所述恩拉霉素菌株链霉素Streptomyces sp.FYFJ06已于2012年11月09号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保藏号为CGMCC No.6797。
其中,步骤(1)所述孢子悬液浓度优选为105~107个孢子/mL。
步骤(2)中所述氮离子束能量优选为10~30Kev,剂量优选为1.5×1014~6×1014ions/cm2。
步骤(3)中所述固体培养基的成分为:麦芽糖0.5~1.0w/v%,酵母粉0.05~0.1w/v%,胰蛋白胨0.05~0.1w/v%,磷酸二氢钾0.01~0.2w/v%,氯化钠0.1~0.5w/v%,琼脂粉1.8~2.0w/v%,其余为水。培养基的pH值优选为6.8~7.0,培养条件优选为28℃培养7~10天。
步骤(4)中所述生长良好的单菌株为菌落直径大、产孢子量大的单菌株。
步骤(4)中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为:葡萄糖2.0~5.0w/v%、玉米淀粉1.0~3.0w/v%、玉米蛋白粉2.0~5.0w/v%、棉籽饼粉0.5~2.5w/v%、尿素0.1~0.5w/v%、磷酸二氢钾0.01~0.2w/v%、氯化钠0.1~0.5w/v%和碳酸钙0.5~1.5w/v%,其余为水。培养基的pH值优选为6.5~7.0,发酵条件优选为28℃,200~220rpm摇床培养144~168h。
所述杀真菌素链霉菌为菌株FYFJ03,其保藏号为CGMCCNo.4113。(该菌株的保藏证明及其保藏号已经在专利申请号为201010528367.2专利上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36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3G技术的家庭室内气体综合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