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和通信干扰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3179.8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4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伍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6 | 分类号: | H04W88/06;H04B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35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通信 干扰 抑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和一种通信干扰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智能终端网络要求的提高,双网双待手机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在TD-SCDMA/WCDMA或TD-SCDMA/GSM等双网双待手机终端中,GSM网(简称G网)DCS频段(发射频率1710~1785MHz)与TD-SCDMA网(简称TD网)2G频段(接收频率2010~2025MHz)之间的信号干扰降低了手机信号的质量,可能导致掉话、掉网等问题,因此减小双网工作时的相互干扰显得尤为必要。如图1所示,现有的技术手段中一方面依靠增加两个通信网络的天线隔离来减小双网之间的干扰,另一种方案是在通信模块的接收段增加滤波器来减小干扰,这两种方案的共同点在于增加A通信模块发射机的发射信号到B通信模块的接收机的路径衰减,从而降低发射信号对接收机的干扰,不同点在于,增加天线隔离可以同时减小带内与带外的干扰,而增加滤波器只能抑制带外的干扰。
增加天线隔离度减小互扰方案的缺点在于难度大,天线要兼顾到OTA性能就难以做到较高的隔离度,所以不能完全消除干扰;在接收段增加接收滤波器方案可以有效抑制接收机的带外干扰,但是不能抑制带内干扰,同时增加滤波器必然会增加接收通路的损耗,从而导致接收机灵敏度下降,降低了接收机的性能。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通信干扰抑制技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干扰消除不彻底或抑制干扰措施影响到通信模块性能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干扰抑制技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干扰消除不彻底或抑制干扰措施影响到通信模块性能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终端,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外部进行数据交互;控制器,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同时与所述外部进行通信时,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时隙逻辑信息,并根据所述时隙逻辑信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临近接收时隙是否将与第二通信模块的临近发射时隙重合,以及在所述临近接收时隙与所述临近发射时隙重合之前,发送关闭指令以关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接收通路,或发送关闭指令以关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发射通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同时与外部进行通信时,第一通信模块的接收时隙和第二通信模块的发射时隙会有周期性的重合,只有当第一通信模块的接收时隙和第二通信模块的发射时隙重合时,才会形成信号干扰。所以本方案利用时隙监控的方式,通过控制器控制两个通信模块在时隙重合时,关闭其中一个通信模块的天线开关,从而完全抑制两个通信模块之间的信号干扰,以避免因干扰导致的通信中断及掉网问题,提高了通信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通信处理器,检测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接收信号质量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通信处理器,检测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发射功率等级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接收信号质量是否小于等于预设信号质量阈值,并判断所述发射功率等级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功率等级,以及在所述接收信号质量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信号质量阈值,且所述发射功率等级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功率等级时,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时隙逻辑信息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时隙逻辑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通信模块的接收信号质量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信号质量阈值以及第二通信模块的发射功率等级小于等于预设功率等级时,出现弱信号的可能性较大,也就是对通信造成干扰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只有在弱信号下才对第一通信模块的时隙逻辑信息和第二通信模块的时隙逻辑信息进行获取,在遇到重合时隙时,采取本发明的抑制措施产生中断,而在信号较好时,仍然会保证通信的原有状态,不会产生中断,提高用户体验。其中,用户和厂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预设功率等级和信号质量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31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打钉枪
- 下一篇:分辨率可调的农业现场图像无线传感器节点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