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替代控制结合除草剂应用防治薇甘菊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3086.5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0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李天林;金桂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康珉 |
地址: | 650205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替代 控制 结合 除草剂 应用 防治 甘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对重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的替代控制方法和化学防治方法,并进行替代控制结合除草剂应用而建立的高效、安全和持久控制薇甘菊的综合控制技术体系。
背景技术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菊科假泽兰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攀援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南亚、东南亚、太平洋等地区,是世界上最具危害的热带、亚热带杂草之一[1,2]。目前薇甘菊在我国广东、云南、海南、广西和香港等地大肆扩散与暴发,它的入侵给我国农业、林业、生态环境等造成了严重危害[3-5]。薇甘菊是世界上被公认的最具入侵性和危害性的恶性杂草之一,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1年薇甘菊被国际自然保护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列为世界上100种最具入侵力的外来物种之一[2]
薇甘菊具有生长速度快、无性和有性繁殖力强[6]、形态可塑性与补偿能力极强[7,8]等特点,是世界上最难以控制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针对薇甘菊开展了大量化学除草剂筛选和应用技术研究,在高效防治薇甘菊上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普遍存在对作物的安全性差和持效期短等缺点。长期大量应用除草剂后,靶标对象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国内外的诸多实践表明,化学除草剂应用4~6个月内,薇甘菊能迅速复发和二次入侵,导致生产上连续不断地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进行控制。一般的除草剂难以杀灭薇甘菊根部,应用后薇甘菊根部仍能迅速恢复,难以实现安全和持久控制的效果。因此,结合除草剂应用和利用本地替代物种的生态修复控制方法在农林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替代控制是一种主要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态防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植物的种间竞争规律,用一种或多种植物的生长优势抑制外来植物的生长,达到防治或减轻其危害的目的,并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逐渐恢复[9]。与其他的控制方法相比,替代控制具有生态、安全、经济和可持续等特征[10],但缺点是效果缓慢、成本高等,单一应用替代控制技术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显著发挥控制对入侵植物的效果。近年来,利用本地物种或伴生物种对入侵杂草薇甘菊的替代控制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1-12]。因此研发一种替代控制结合除草剂应用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对实现高效、安全和持久控制薇甘菊具有重要意义。
红薯(Ipanoea batatas)是一种有很强无性繁殖能力的本地攀援藤本植物,与薇甘菊苗期的生态位重叠性强,是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申时才等[12]对红薯对薇甘菊的竞争效应进行研究(申时才等,红薯对薇甘菊的竞争效应.生态学杂志,2012,31(4):850-855)发现红薯对薇甘菊具有比较强的竞争能力,但存在防效较低、防治时间太长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是在本专利申请的发明人前期用红薯作为替代控制治理有害生物薇甘菊的研究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明。
1.HOLM LG,PLUCKNETT DL,PANCHO JK,et al.The World’s Worst Weeds:Distribution and Biology.Honolulu: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1977,320-327.
2.LOWE S,BROWNE M,BOUDJELAS S,et al.100of the World’s Worst InvasiveAlien Species,A selection from Global Invasive Species Database.Auckland:IUCN/SSC 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ISSG),2000,1-12.
3.ZHANG LY,YE WH,CAO HL,et al.Mikania micrantha H.B.K in China–anoverview.Weed Research,2004,44:42-4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30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网设备无线测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能调节汽车衡称量段差的接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