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储能恒压制备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3037.1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9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武新;秦学;刘艳;赵新燕;李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5/22 | 分类号: | B01D15/2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2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储能恒 压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的内储能恒压制备柱装置。
背景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技术是一种能够获得高纯度化合物的分离技术,许多药物研究人员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套制备色谱设备,以便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技术和应用工艺的开发工作。
同分析色谱一样,色谱柱是色谱系统的核心部件。现代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柱的柱床高度一般与常规分析柱相等(一般为20—25cm),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从分析到制备的工艺性放大的难度。目前,制备色谱行业中应用较多的是动态轴向压缩柱(DAC),在使用过程中,色谱柱内的活塞依靠与之相连接的液压油缸始终产生一个相对恒定的压力压缩柱床填料,随时消除洗脱过程中因为填料颗粒相对移动产生的死空间。动态轴向压缩柱使用良好,能够满足很多目标产品的纯化分离要求,最大的优点是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但是对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产品的工艺性分离,动态轴向压缩柱则显得粗大笨重,操作不方便,而且昂贵。因为在实验室里,不同的目标物,不同的工艺方法,需要不同的填料作为固定相或固定相的载体。
内储能恒压制备柱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研制的,在此之前市场上并没有该种类型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柱装置,以在保证产品收率和纯度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为实验室和中试阶段的产品分离纯化工艺研究提供简便的设备条件,尤其适用于空间比较小的情况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内储能恒压制备柱装置,包括支架、制备柱和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竖直状态安装在支架上,且在所述液压油缸下方一定距离处设有一个固定制备柱的U形缺口;所述液压油缸作用于制备柱并驱动制备柱进行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柱是由柱管、活塞、储能弹簧组、柱管上压盖和柱底法兰组成的,所述柱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柱管上压盖和柱底法兰,所述活塞插设在柱管中,且在与柱管配合的活塞头上设有储能弹簧组件,在所述活塞和柱底法兰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活塞筛板和柱底筛板,在所述柱底法兰上设有出液接口。
所述的柱管上部设有一个环状的卡环突起,用于和U型缺口配合。
控制液压油缸的手动油泵固定在支架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下支撑板之间通过立柱进行连接,液压油缸安装在上支撑板上,U形缺口位于下支撑板上,且在下支撑板和底座之间通过C形杆件连接。
所述储能弹簧组件为一橡胶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储能弹簧组结构取代动态轴向压缩柱中的液压油缸,在装柱时储存能量,既保证了柱床内的压力恒定,保证了分离效果,同时大大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适用于实验室及中试规模的研发。
2)一台专用装柱机,可以装填多种不同规格的内储能恒压制备柱,也可以装填不同种类的填料,更适用于不同产物和不同规模的分离工艺要求。
3)装柱过程简单易操作,装填后的柱床具有与DAC柱几近相同的效果,但成本低廉,特别容易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内储能恒压制备柱具有自动补偿柱内压力,自我修复柱床缺陷的功能,同时保证柱内填料的恒压状态。特别适用于实验室中对不同的目标产物和不同的工艺方法的开发研究,大大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制备柱的全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填料过程示意图;
图4为安装制备柱过程示意图;
图5为压缩制备色柱过程示意图。
图中:11底座,12上支撑板,13下支撑板,14U形缺口,15C形杆件,16立柱,2液压油缸,21手动油泵,3制备柱,31柱管,311卡环突起,32活塞,33储能弹簧组,34柱管上压盖,35柱底法兰,351出液接口,36活塞杆,37活塞筛板,38柱底筛板,4填料,5匀浆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
该内储能恒压制备柱装置,包括支架、制备柱和液压油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3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