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包碳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2908.8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0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1 | 分类号: | H01M4/1391;H01M4/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2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包碳方法。
背景技术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2)、锰酸锂(LiMn2O4)、镍酸锂(LiNiO2),以及这三种材料的衍生材料三元复合氧化物镍钴锰酸锂(LiNi1/3Co1/3Mn1/3O2)等。这些常用的正极材料各具优缺点。层状钴酸锂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正极材料,但其原料价格昂贵、有毒、安全性能差。尖晶石锰酸锂虽然价格便宜、环保、可大电流充放电,但在充放电过程中因其结构容易发生转变,导致循环性能差,尤其是工作在高温(55℃)时,循环容量急剧下降,除此之外,它在电解液中有一定的溶解性,使得电池的储存性能差。层状镍酸锂尽管具有原料易得、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但因其循环性能差、高温稳定性差、安全性能差、合成工艺条件苛刻、易发生副反应、反应生成的产物影响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等原因限制了它的应用。三元复合氧化物镍钴锰酸锂材料集中了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等材料的各自优点,成本比钴酸锂大大降低,电压平台高、可逆容量大(160~190mAh/g)、结构稳定、安全性好、合成容易、只需在空气气氛中即能合成。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日益发展,具有大容量、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动力电池也已成为世间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锂离子动力电池将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UPS备用电源、军事装备、矿灯、便携式武器、移动通讯装备等动力装置。这些应用,除了要求锂离子电池具有大的容量以外,大倍率充放电性能也是其极其重要的技术指标。常用正极材料的电导率都很低,例如,实测得到的纯钴酸锂的电导率为2.78×10-3s/cm(其倒数359.7Ω.cm为其体积电阻率)、纯锰酸锂的电导率为6.25×10-5s/cm(其倒数1.60×10+4Ω.cm为其体积电阻率)、纯镍酸锂的电导率为1.26×10-2s/cm(其倒数79.4Ω·cm为其体积电阻率)。通常,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其容量和寿命相对于小电流率放电时会明显降低。低电导率很难保持电池良好的大倍率充放电特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组成部分的导电剂,如导电炭黑或导电石墨,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正极材料导电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包碳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材料的电性能。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包碳方法,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比100∶30~100∶40将正极材料与作为碳源的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其中混合物为按摩尔比计2:3~3:4的CaC2和CHCl3;
(2)将混合后的物料置于反应釜中,密封后加热至330~360℃并保温3h~4h,然后随炉温冷却;
(3)取出样品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直至溶液pH值为中性,然后干燥即可。
步骤(3)中的干燥是指将样品放入微波干燥箱中于80℃~90℃干燥3h~4h。
步骤(1)中的正极材料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
步骤(1)中搅拌速度为100rad/min~200rad/min。
本发明的包碳法所包的碳层同时具有锂的嵌入和脱嵌性能,极大的提高了其材料的电性能。又因为使用这种包碳法使原来的正极材料具有棉花状的形态,从而更容易涂覆并提高其材料的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对钴酸锂包碳后整体的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备的颗粒粒径为1-10μm,中值粒径d50约为5μm;从粒径分布来看,(d90-d10)/d50约为0.5,粒径分布较窄;
附图2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对钴酸锂包碳后单一颗粒的表面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集团公司,未经彩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2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