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包水口座砖防烧结剂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32551.3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4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沈明科;王强;方斌祥;孙路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自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张蜜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包 水口 座砖防 烧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钢包水口座砖内径上涂抹用的防烧结剂。
背景技术
钢包水口座砖是炼钢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耐火材料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钢包运转过程中钢包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因此对钢包水口座砖的使用提出较高要求:1需要长时间与高温钢水接触,2在满足钢包使用寿命的前提下,与上水口砖解体方便。一般钢厂的钢包水口座砖使用寿命是钢包上水口砖使用寿命的两倍以上,钢包在更换上水口砖过程中,一般采用机械方法对上水口砖进行拆除,但经常因上水口砖与钢包水口座砖结合过于紧密或烧结在一起,使得上水口砖不容易与钢包水口座砖分离,从而提高上水口砖拆除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或者拆除过程中损坏钢包水口座砖,需要提前更换钢包水口座砖,引起耐材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要用于钢包水口座砖防烧结剂的研制和使用方法。在钢包水口座砖的内径进行涂抹,从而可以降低或防止钢包水口座砖与钢包上水口砖发生烧结,有利于钢包上水口砖进行拆除和更换,从而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钢包水口座砖的周转速度和使用寿命,保证钢包水口座砖的周转安全,降低钢包水口座砖的耐材消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包水口座砖防烧结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90级-100目石墨 20-70%
粉状水玻璃 18-48%
氧化铝微粉 10.5-28%
添加剂 1.5-4%。
本发明的一种钢包水口座砖防烧结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90级-100目石墨 40%
粉状水玻璃 36%
氧化铝微粉 21%
添加剂 3%。
本发明的一种钢包水口座砖防烧结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90级-100目石墨 30%
粉状水玻璃 48%
氧化铝微粉 18%
添加剂 4%。
本发明的一种钢包水口座砖防烧结剂,所述添加剂是羧甲基纤维素或木质素磺酸钙。
本发明的一种钢包水口座砖防烧结剂,还包括外加的28%-32%的水,将防烧结剂调制成灰黑色、粘稠状的浆体。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防烧结剂中的粉状水玻璃、氧化铝微粉、木质素磺酸钙、羧甲基纤维素,原料极易得到,且价格低廉。
2、本发明的防烧结剂采用了90 级以上,粒度在-100目以下的石墨。石墨是作为钢包水口座砖防烧结剂的主要成份,具有优良的自润滑特性和对钢水及钢渣的不润湿性,可以有效降低防止熔融钢水和钢渣向钢包水口座砖与钢包上水口砖砖缝的渗透。可提高防烧结剂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3、钢包水口座砖内径通过使用防烧结剂后,钢包上水口砖与钢包水口座砖的砖缝在使用过程中钢水和钢渣都不会渗入。
4、利用本文明的防烧结剂对钢包水口座砖的内径表面进行涂抹处理,可降低钢包水口座砖的内径气孔率,使钢包水口座砖在使用过程中,上水口砖与水口座砖组装使用后,解体过程中,上水口砖与水口座砖较易分离。可有效保护水口座砖,从而提高钢包水口座砖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钢包水口座砖防烧结剂,包括以下组份:
90级-100目石墨 50kg
粉状水玻璃 18 kg
氧化铝微粉 28kg
羧甲基纤维素 4kg
使用时,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外加28%-32%的水。外加的水是普通工业用水,即一般的自来水即可用,无特殊要求。将防烧结剂调制成灰黑色、粘稠状的浆体。对烘干或烧成的水口座砖内径进行吹灰、表面清理。然后取调制好的浆体对钢包水口座砖的内径进行刷涂,涂层厚度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一般在1mm左右。
实施例2
一种钢包水口座砖防烧结剂,包括以下组份:
90级-100目石墨 40kg
粉状水玻璃 36 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自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自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25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