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二铵产品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2444.0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1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杜秀荣;覃庆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28 | 分类号: | C01B25/2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王蕊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产品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具体是一种湿法磷酸与液氨生产磷酸二铵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法磷酸二铵产品生产方法采用“预中和+管反”工艺,采用这种生产方法存在反应时间长、产品水溶磷下降、产品圆润度差等缺点。
发明人采用区别于传统法的“双管反”的生产工艺,即两台管式反应器造粒生产磷酸二铵产品的方法。
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目前尚无磷酸二铵产品生产采用“双管反”工艺。发明人经过探索和试验,提供两台管式反应器造粒生产磷酸二铵产品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磷酸二铵产品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生产反应时间短,产品水溶磷高,产品圆润度好等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生产磷酸二铵产品的方法,
该方法是按以下步骤操作的:(1)磷酸贮槽的浓磷酸通过输送泵输送到配酸槽,与来自洗涤系统的洗涤液进行混合,密度控制在1.52~1.56g/cm3,中和度即N/P摩尔比为0.4;
(2)通过管反给料泵输送,依次通过过滤器、流量计、开关阀、止回阀进入管式反应器混合头与氨罐区输送来的液氨进行充分混合,输送的液氨压力为1.2MPa;
(3)让浓磷酸和液氨在管式反应器中发生剧烈反应,压力控制在3~6kgf/cm2,温度控制在130~150℃,中和度控制在1.55~1.65;
(4)料浆通过两个喷浆口进行喷浆涂布转鼓造粒,造粒机物料水分控制在3%,在造粒机内通过氨分布器进行二次补氨,中和度控制在1.88~1.98,系统返回造粒机的物料质量与取出的产品物料质量之比(简称返料比),为5~5.5:1,造粒后的物料进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再经筛分、破碎,2-4mm颗粒经冷却流化床进入成品包装,其余物料返回造粒机二次造粒;
(5)管式反应器和造粒机中蒸发的水分以及逸出氨、粉尘和吸入空气一起送入洗涤系统,向洗涤系统加入浓磷酸进行循环洗涤回收氨和粉尘,将部分洗涤液送入配酸槽利用。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浓磷酸为P2O5质量百分数为45-47%的磷酸。
上述方法中所述输送到管式反应器的液氨采用液氨加压泵完成,输送距离约500m。
上述方法中是通过调节阀调节流量实现对配酸槽液位和密度的控制。
上述方法中浓磷酸和液氨在管式反应器反应的中和度控制是通过磷酸与液氨的自动调节阀执行比例调节来实现。
上述方法中,所述生产磷酸二铵产品的原料浓磷酸质量指标为:
P2O5质量百分数 45-47% 密度1.62~1.66g/cm3
另一种原料液氨的指标为: NH3 ≥ 99%。
上述方法生产的磷酸二铵产品,质量指标为:总养份≥64% H2O ≤ 2.5%,水溶磷/有效磷 ≥93% 2-4mm ≥92%, 抗压强度≥40N, SGN≥300。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有以下优点:
(1)采用本专利“双管反”工艺具有产品生产反应时间短,系统返料平稳、系统结疤少等优点。
(2)采用本专利生产的磷酸二铵产品具有产品水溶磷高、粒度均匀、颗粒圆润度好等特点。
(3)采用本专利生产工艺方法产量负荷比采用传统法工艺方法提高10-15%。
(4)采用本专利生产反应温度高,在造粒机蒸发水分多,干燥过程需要的热负荷减少,甚至可以取消干燥热源,属于环保节能项目。
(5)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配酸槽;2-管式反应给料泵;3-过滤器;4-流量计;5-开关阀;6-止回阀;7-管式反应器混合头;8-液氨球罐;9-管式反应器;10-造粒机;11-加压泵;12-调节阀;13-压力变送器;14-旋塞阀;15-球阀;16-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某厂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生产,将1200kt/a磷酸二铵装置由传统法的“预中和+管反”工艺改为“双管反”工艺,取消了原有工艺中的预中和反应器和喷浆泵、喷浆管,如图所示,增加管式反应器配酸槽1、管式反应给料泵2和管式反应器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2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顶驱系统
- 下一篇:中文项目集合的关键词可问答式自动完成的软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