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1918.X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3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良;苏振佳;王刚;高安江;孙文超;苏本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8 | 分类号: | C22C21/08;C22C1/02;C22F1/047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澎 |
地址: | 264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型材,还涉及铝合金型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铝合金由于其良好的性能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以及化学工业中。目前现有的铝合金,尤其是高含镁量的铝合金,在生产过程中,对成份和工艺的控制还不十分理想,导致生产出的制品还无法满足一些特殊领域对铝合金型材的要求,如军工、特殊化工业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铝合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同时具有很好的焊接性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铝合金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组成(按照质量份)为:6.5-6.8份的Mg、0.05-0.1份的Ti、0.5-0.7份的Mn、0.15-0.25份的Si、0.05-0.07份的Cu和0.1-0.14份的Zn;Fe≤0.3份;不可避免的杂质总含量≤0.15份;其余是铝。
所述合金组成(按照质量份)为:6.7份的Mg、0.06份的Ti、0.6份的Mn、0.2份的Si、0.07份的Cu和0.14份的Zn;Fe≤0.3份;不可避免的杂质总含量≤0.15份;其余是铝。
一种铝合金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质量份分别取6.5-6.8份的Mg、0.05-0.1份的Ti、0.5-0.7份的Mn、0.15-0.25份的Si、0.05-0.07份的Cu和0.1-0.14份的Zn,以及适量的铝,在电阻炉中进行熔炼,其中电阻炉中含有无钠精炼剂;
(2)在炉前取样分析、调整后,依次进行倒炉、净化及静置,得到合金中间产物;
(3)再将上述合金中间产物在同水平热顶铸造机中进行铸造,铸造温度为730-740℃,铸造速度30-35mm/min,得到铸锭;
(4)最后将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挤压成型、淬火、拉伸校直及人工时效,即得到铝合金型材。
所述时效为120-140℃,保温3-12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这种高含镁量的铝合金型材,具有质量高、内部纯净度良好;通过对其成分以及制备方法的优化,很好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铝合金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组成(按照质量份)为:6.5-6.8份的Mg、0.05-0.1份的Ti、0.5-0.7份的Mn、0.15-0.25份的S i、0.05-0.07份的Cu和0.1-0.14份的Zn;Fe≤0.3份;不可避免的杂质总含量≤0.15份;其余是铝。
所述合金组成(按照质量份)为:6.7份的Mg、0.06份的Ti、0.6份的Mn、0.2份的Si、0.07份的Cu和0.14份的Zn;Fe≤0.3份;不可避免的杂质总含量≤0.15份;其余是铝。
一种铝合金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质量份分别取6.5-6.8份的Mg、0.05-0.1份的Ti、0.5-0.7份的Mn、0.15-0.25份的Si、0.05-0.07份的Cu和0.1-0.14份的Zn,以及适量的铝,在电阻炉中进行熔炼,其中电阻炉中含有无钠精炼剂;
(2)在炉前取样分析、调整后,依次进行倒炉、净化及静置,得到合金中间产物;
(3)再将上述合金中间产物在同水平热顶铸造机中进行铸造,铸造温度为730-740℃,铸造速度30-35mm/min,得到铸锭;
(4)最后将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挤压成型、淬火、拉伸校直及人工时效,即得到铝合金型材。
所述时效为120-140℃,保温3-12h。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未经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19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