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IGBT模块封装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30554.3 | 申请日: | 2012-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5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朋;韩荣刚;于坤山;金锐;杨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29 | 分类号: | H01L23/29;H01L23/4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igbt 模块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IGBT模块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兼具单极性器件开关频率高和双极性器件导通压降低的优点,在工业控制、风力发电、轨道交通和电力系统等大功率应用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图1,传统的IGBT模块主要由半导体芯3(包含IGBT芯片和快恢复二极管FRD芯片)、覆铜陶瓷基板2、底板1、功率电极4和控制电极5以及内部引线7和外壳等构成。底板1作为整个IGBT模块的机械支撑和散热通道位于IGBT模块最下部,与侧面的壳体和上部的盖板共同构成IGBT模块的外围保护。IGBT和FRD芯片一次焊接于覆铜陶瓷基板2上表面,附有半导体芯片3的覆铜陶瓷基板2下表面与底板1二次焊接,形成三明治型结构。功率电极4下部与覆铜陶瓷基板2上表面上的焊盘焊接,通过覆铜陶瓷基板2表面铜层形成与半导体芯片3的电气连接,功率电极4上部穿过盖板引出形成与外部的电气连接端口,由于在功率电极4与盖板接口处存在缝隙,IGBT模块在壳体内部灌注硅凝胶覆盖半导体芯片以保护其不受空气中水分和灰尘的影响。与功率电极4相似,控制电极5上部穿过盖板形成控制连接端口,下部与覆铜陶瓷基板2上的焊盘直接焊接或通过铝丝连接。由于单片半导体芯片3电流的限制,在大功率应用场合,单片覆铜陶瓷基板2上一般会放置多片并联的半导体芯片3,而后再通过多块覆铜陶瓷基板2的并联来得到更大的电流容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功率IGBT模块封装结构,通过增加环氧树脂层增加了IGBT模块的气密性,同时对控制电极可起到紧固支撑的作用,从而简化了控制电极结构,同时便于覆铜陶瓷基板上半导体芯片的布局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大功率IGBT模块封装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底板、覆铜陶瓷基板、半导体芯片、功率电极、控制电极、凝胶层、环氧树脂层和双绞软连线;所述底板、凝胶层和环氧树脂层从下到上依次分布,所述覆铜陶瓷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半导体芯片和底板焊接,所述覆铜陶瓷基板和半导体芯片均封装在所述凝胶层内部,所述功率电极穿过环氧树脂层和凝胶层与覆铜陶瓷基板相连,所述控制电极通过环氧树脂层紧固,其通过双绞软连线与覆铜陶瓷基板的焊盘或直接与半导体芯片连接。
所述半导体芯片包括IGBT芯片和快恢复二极管FRD芯片。
所述功率电极截面为倒L型,其伸出IGBT模块上部的弯折部分留有安装孔。
所述功率电极由表面镀镍的铜材料制成,其厚度为2.0~4.0mm。
所述基板为铜或碳化硅铝材料制成,其厚度为4.0~8.0mm。
所述控制电极由表面镀镍的铜材料制成,其厚度为1.0~2.0mm。
所述凝胶层由液态的硅质胶体凝固而成,其覆盖覆铜陶瓷基板和半导体芯片,且该凝胶层中无气泡和空洞。
所述双绞软连线包括金属导线和包裹在金属导线外部的绝缘层,其在空间依次穿过环氧树脂层和凝胶层和与覆铜陶瓷基板或半导体芯片焊接。
所述环氧树脂层由液态的环氧树脂凝固而成,充满IGBT模块内部凝胶层上方部分,其厚度为5.0~2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盖板内部灌注环氧树脂,待其固化后能彻底密封模块,阻止外部污染物进入模块内部,同时增加了IGBT模块的气密性,提高了IGBT模块的机械强度。此外,可形成对功率电极和控制电极空间位置的紧密固定,从而简化了控制电极结构,同时便于覆铜陶瓷基板上半导体芯片的布局设计;减轻外部振动对功率电极与覆铜陶瓷基板焊盘连接处的影响,提高整个模块的抗震特性;
2、由于环氧树脂层的支撑,控制电极不必再占用覆铜陶瓷基板面积,还可大幅缩短长度,减小杂散电感。控制电极采用双绞软连线直接与覆铜陶瓷基板(或芯片)焊盘连接,可提高控制布线的灵活性,相比于铝丝键合连线具有更小的杂散电感,改善了功率电流分布特性;
3、对于并联的覆铜陶瓷基板单元(或芯片),从控制电极下部分别引出双绞软连线,利用三维空间走线的灵活性,可改善传统模块控制电极在同一平面走线必然存在的杂散电感不一致现象,改善并联单元的均流特性;
4、该IGBT模块封装结构减少模块封装过程中的工艺步骤,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IGBT模块封装结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IGBT模块封装结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05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固定房门的碰珠
- 下一篇:带语音播报功能的感应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