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成二维码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0195.1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0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权;王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唐华明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成 二维码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成二维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二维码,是将数据信息通过黑白相间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在平面上。在整个代码编制中利用了计算机学的二进制比特流思路,用一定的几何图形与二进制代码相匹配来完成对数据信息的表达功能,然后利用外围的光电检测设备完成对图形信息的自动识别和处理功能。由于二维码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以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因此,可以使用二维码来代替条形码,以记载更复杂的数据,例如图片、网络链接等等。
由于二维码具备一维码(条形码)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二维码正如火如荼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例如,火车票、宣传广告、软件下载、短信自动输入、电子地图查询定位以及微博运营活动等等都逐渐加入了二维码图片,从而向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移动通信增值业务。
现有技术对二维码的处理主要是扫描二维码,例如,用户通过手机摄像头,使用手机中安装的二维码扫描软件(例如,快拍二维码)对二维码进行扫描。
上述现有技术仍然是停留在使用手机安装的软件进行扫描的阶段,即只能获取已经生成的二维码,并进一步通过解码得到相应的信息。也就是说,二维码对于手机用户而言还是一种相对被动的信息,并且需要单独下载扫描软件,其适用平台有限,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成二维码的方法和装置,以摆脱对专用扫描软件的依赖,自由进行二维码的生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成二维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二维码生成界面,所述生成界面包括供用户输入信息的输入框;
接收用户从所述输入框输入的以字符形式表示的待转换信息;
结合二维码生成库,将所述以字符形式表示的待转换信息生成二维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成二维码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界面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二维码生成界面,所述生成界面包括供用户输入信息的输入框;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从所述输入框输入的以字符形式表示的待转换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结合二维码生成库,将所述以字符形式表示的待转换信息生成二维码。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由于用户只需要从二维码生成界面的输入框输入以字符形式表示的待转换信息后,就可结合二维码生成库,将所述以字符形式表示的待转换信息生成二维码。因此,与现有技术只是停留在扫描二维码阶段不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二维码的方法可以使拥有网页图片分享或管理的应用(例如,手机中的浏览器)都可以成为二维码的生成者,在普及二维码功能的同时,也能为应用提供一种使用用户自定义二维码来做宣传运营推广等活动的能力。同时,该方法还可以配合扫描手机本地二维码或扫描网页中的二维码来完成用户仅用手机就可以完成的生成和使用二维码的整个循环,将二维码从需要依靠手机镜头和各种实体图片的束缚中释放出来,真正地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或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种生成二维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二维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成二维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成二维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成二维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成二维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种生成二维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主要包括步骤S101、步骤S102和步骤S103,详细说明:
S101,显示二维码生成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0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