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藨草为优势种的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9326.4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2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金波昌;张志永;李传龙;程兴华;李中园;胡旭;吴姗姗;裴乐乐;张留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山水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125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势 生态 拦截 沟渠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氮、磷等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实现生态拦截的以藨草为优势种的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方法,属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人们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水污染防治仍然滞后于流域经济增长,水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环境容量,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针对农田非点源污染严重的现状,人们提出了一种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它能减缓水速,促进流水携带颗粒物质的沉淀,有利于构建植物对沟壁、水体和沟底中逸出养分的立体式吸收和拦截,从而实现对农田排出养分的控制。该工程对农田径流中的氮磷等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而部分经济作物和景观植物的选用,又增添了经济效益和景观美化效应。
然而目前现有的生态拦截沟渠系统中,主要选用的植物有芦苇、茭白、香蒲、黄花鸢尾、美人蕉、千屈菜、花叶芦竹、菖蒲、空心菜、水芹、狗牙根及黑麦草等,经常会出现在群落构建中没有优势种,或以芦苇和香蒲等不适于作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的现象,而其它植物作为伴生种,起净化效应互补或经济效益或景观点缀作用。由此虽然现有技术中构建的植物群落对氮磷等面源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拦截效果,但却也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作为优势种的芦苇和香蒲,净化能力虽强,但植株较大,且不耐刈割,雨季时常影响沟渠排水;其次,芦苇和香蒲生长期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周年净化效果和绿化效果均较差;而芦苇和植株残体收割困难,且无利用价值,常因没有收割而加剧沟渠堵塞和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篇申请号为201010296524.1的中国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以虉草为优势种构建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植物群落的有关栽培技术和方法,但其所选虉草在当年栽培过程中需施加肥水,且在越冬期还要对虉草幼苗喷洒农药及加盖稻草,助其安全越冬,这个发明运行的经济和管理成本较高,不易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化能力强、生长周期长、易管理、耐刈割且有刈割价值的植物作为生态拦截沟渠的优势物种的以藨草为优势种的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以藨草为优势种的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种与储存:
选用藨草种子为优势种,长江中下游地区在9月上旬对藨草种子进行采集,藨草种子采集完成后对藨草种子脱粒晒干并置于阴凉处保存备用;
B、育苗:
3~4月份在室内播种,播种时用盆装入培养土并整平压实,再将催好芽的藨草种子撒播在上面,然后洒上一层细砂或土覆盖藨草种子,再将播好种的盆浸入水中,播种完成后保持室温为20~25℃,20天左右种子发芽生根;
C、植被移植:
将发芽生根的藨草移栽到沟渠内,移栽时将藨草作为优势种,然后配栽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其中藨草栽种面积占整个植被面积的60-70%以上;
D、刈割管理:
藨草的可利用期为6~9月份,达到利用期以后刈割用于喂食猪羊,待次年1~2月全株收割用于造纸和编织;
所述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可选用再力花、美人蕉、黄花鸢尾、水芹、千屈菜、菹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藨草作为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物的生态沟渠的优势种,藨草根系发达,可更好的防治水土流失;通过增加雨季刈割次数,避免出现生态拦截沟渠雨季排水不畅现象;刈割的藨草可作为猪羊等家畜的优质牧草,亦可造纸、编织、入药;沟渠植被绿期延长,既提高了工程的周年净化效果,又增加了工程的景观效果;通过选用的藨草为生态拦截沟渠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克服了现有工程中因优势种群植株过于高大且不便刈割而影响排水、以及这些植物生长期较短,难以实现周年净化效应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以藨草为优势种的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江苏省境内太湖流域的某处农田排水区内实施,该沟渠全程2000米,沟宽1.5米,均深0.8米,边坡坡长1~1.5米,沿程高差4米,为周边1000亩农田的排水沟渠,末端汇入4000平米的池塘内;该沟渠高差变化均缓,沟内共设溢水坝4座,高0.7米,沟底、边坡共栽植植被面积2000平米,在这种情况下,栽培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采种与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山水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山水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93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