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羟基蛋氨酸钙为主方的牛用速溶片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8694.7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3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祖;刘瑞丽;陈良雷;李晓翠;常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康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3/42 | 分类号: | A61K33/42;A61K9/20;A61P3/12;A61P3/14;A61K31/19;A61K31/5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1464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羟基 蛋氨酸 为主 速溶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羟基蛋氨酸钙为主方的牛用速溶片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发展奶牛业是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是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因钙缺乏、钙磷不当、钙吸收不良等因素引起的奶牛生长迟缓、骨质疏松、胎儿发育不良、产后瘫痪等疾病频频发生。每年约6%奶牛发生产后瘫痪,66%的奶牛经产犊后患有亚临床低血钙症,与正常奶牛相比,患有产后低血钙症的奶牛,产奶量会降低14%,产奶寿命减少3.4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妨碍了奶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防治奶牛钙缺乏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保证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市场上的奶牛补钙制剂种类繁多,主要成分为乳酸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等,这些成分的共同的特点是肠道吸收率低,生物利用度差,使用量大,因此,补钙效果都不很理想。剂型为普通片剂、口服液等;口服液生产工艺繁琐、成本高;普通片剂,溶解性不好等。
羟基蛋氨酸钙为氨基酸螯合钙,水溶性好,其通过牛胃时不受微生物和消化液的影响,不发生化学变化,而是在肠道内通过氨基酸特定通道直接被吸收,吸收速度快,在体内的吸收率高达90%以上;磷酸氢二钠,可有效补充磷,调节钙磷比例,激活甲状旁腺功能,从而动用机体骨骼中的钙;维生素D3,可促进钙的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以羟基蛋氨酸钙为主方的牛用速溶片及其制备工艺。其目的在于:
用于预防和治疗奶牛因缺钙、钙磷不当、钙吸收不良等因素引起的生长迟缓、骨质疏松、胎儿发育不良、产后瘫痪等疾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以羟基蛋氨酸钙为主方的牛用速溶片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羟基蛋氨酸钙10%~30%、磷酸氢二钠3%~10%、维生素D31%~10%、乳糖20%~50%、甘露醇20%~40%、羧甲基淀粉钠1%~5%、聚乙二醇-6000 5%~10%。
一种以羟基蛋氨酸钙为主方的牛用速溶片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将羟基蛋氨酸钙、磷酸氢二钠、维生素D3、乳糖、甘露醇、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6000各组分进行粉碎,全部通过100目筛,备用;
(2)制备颗粒:按照比例秤取羟基蛋氨酸钙、磷酸氢二钠、维生素D3、乳糖、甘露醇各组分,以重量递增法混匀,形成均匀粉末混合物;用水作为粘合剂,与上述粉末混合物按照比例添加、制备软材、制粒、烘干、整粒;
(3)将制备好的颗粒与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6000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压片即得一种以羟基蛋氨酸钙为主方的牛用速溶片。一种以羟基蛋氨酸钙为主方的牛用速溶片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氢二钠为无水磷酸氢二钠。
本发明的用法:奶牛围产期保健:临产前,每天1片,连用3天,产后,每次2片,连用3天;奶牛产奶高峰期保健,每月定期使用,每天1片,连用3天。加水溶解后灌服即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并非局限于下面的实施案例。
实施案例1
本发明制备100片速溶片的具体实施方式,按照主药和辅料重量配比如下:
羟基蛋氨酸钙 360g
磷酸氢二钠 120g
维生素D3 60g
甘露醇 1090g
乳糖 1130
羧甲基淀粉钠 60
聚乙二醇-6000 180g
具体制备工艺如下:
(1)将羟基蛋氨酸钙、磷酸氢二钠、维生素D3、乳糖、甘露醇、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6000各组分进行粉碎,全部通过100目筛,备用;
(2)制备颗粒:按照比例秤取羟基蛋氨酸钙、磷酸氢二钠、维生素D3、乳糖、甘露醇各组分,以重量递增法混匀,形成均匀粉末混合物;用水作为粘合剂,与上述粉末混合物按照比例添加、制备软材、制粒、烘干、整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康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康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86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