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传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28567.7 | 申请日: | 2012-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8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 发明(设计)人: | 邱白晶;马靖;秦维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便携式 传感器 | ||
1.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由丝网印刷金电极(1)、连接线(2)和固定有乙酰胆碱酯酶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层(3)构成;连接线(2)两端分别连接丝网印刷金电极和测试仪;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层(3)由碳纳米管和壳聚糖组成,乙酰胆碱酯酶固定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层(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网印刷金电极(1)的工作电极为金,辅助电极为铂,参比电极为银,它是集三电极于一体的膜片式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网印刷金电极(1)是一次性使用的电极,可随时进行更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线(2)由铜丝外包绝缘层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线(2)两侧都有电极夹,便于酶电极的随时更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碳纳米管粉末分散于酸化液(75%浓H2SO4:25%浓HNO3)中,超声分散6小时后离心、清洗直至中性,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网印刷金电极长度范围在25-45mm之间,宽度在6-20mm之间,厚度在0.1-0.8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85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