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喷淋系统的消氢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28455.1 | 申请日: | 2012-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3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朱敏;赵宁;姜韶堃;陶志勇;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付雷杰 |
| 地址: | 05602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喷淋 系统 试验装置 | ||
1.一种具有喷淋系统的消氢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检测装置、供氢装置、供氧装置和喷淋装置;外围设备为待测试的非能动氢复合器;
所述罐体由上封头腔(1)、上封头(2)、罐身(3)、下封头(4)和下封头腔(5)组成;试验时,非能动氢复合器固定在罐身(3)中心;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9)、五通管A(10)、进水管和水箱;喷淋管(9)为环形管,喷淋管(9)通过固定在上封头(2)内表面的挂钩悬挂在上封头(2)内;水箱位于罐体外围,进水管的一端依次通过电动阀和手动阀与水箱连接,另一端通过位于喷淋管(9)中心的五通管A(10)与喷淋管(9)连接;五通管A(10)包括一个进水口和四个出水口,进水口为五通管A(10)中心线上的竖直通口,出水口为均匀分布在进水口外圆周的水平通口;五通管A(10)的进水口与进水管贯通,四个出水口分别与喷淋管(9)贯通;喷淋管(9)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孔;
所述供氢装置包括供氢管(6)、五通管B、进气管、氢气罐和汇流排A,供氢管(6)为环形管;其中氢气罐和汇流排A布置在罐体外围,供氢管(6)水平固定在罐体的下封头腔(5)内;其具体连接关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氢气罐并联在汇流排A上,汇流排A通过进气管道与位于供氢管(6)中心的五通管B连接;所述五通管B包括一个进气口和四个出气口,进气口为五通管B中心线上的竖直通口,出气口为均匀分布在进气口外圆周的水平通口;五通管B的进气口与进气管贯通,四个出气口分别与供氢管(6)贯通;供氢管(6)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透气孔;
所述供氧装置包括输气管道、氧气罐和汇流排B;氧气罐和汇流排B布置在罐体外围,两个或两个以上氧气罐并联在汇流排上,汇流排通过输气管道与罐体相贯通;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氢浓度分析仪、氧浓度分析仪、热电偶、压力变送器和风速计;为了固定检测装置,在罐身(3)的外圆周上沿轴向均匀分布有三层或三层以上法兰阵列,每层阵列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法兰;检测装置中的各仪器均通过法兰固定,在安装检测装置中的各仪器前先确定测量点的位置:
氢浓度测量点:在非能动氢复合器进口处的中心位置和出口处的中心位置各设置一个氢浓度测量点;分别在最上层法兰阵列所在平面、最下层法兰阵列所在平面及中间层法兰阵列所在平面上各设置有三个氢浓度测量点,所述每层中三个氢浓度测量点的位置分别位于与非能动氢复合器出口方向呈0°、90°和180°的直线上;在每个氢浓度测量点处安装一个氢浓度分析仪,氢浓度分析仪通过不锈钢管路固定在法兰上;
氧浓度测量点:氧浓度测量点在罐体内随机选取;在氧浓度测量点处安装氧浓度分析仪,氧浓度分析仪通过不锈钢管路固定在法兰上;
温度测量点:温度测量点的位置与氢浓度测量点的位置相同;在每个温度测量点处安装一个热电偶,热电偶通过连接座固定在法兰上;
压力测量点:分别在最上层法兰阵列所在平面、最下层法兰阵列所在平面及中间层法兰阵列所在平面上各设置有一个压力测量点,压力测量点的位置在上述三个平面上随机选取;压力变送器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法兰上,同时压力变送器与固定在法兰上的不锈钢管相通,将所述不锈钢管延伸至罐体内所选取的压力测量点处;
风速测量点:风速测量点设置在非能动氢复合器进口处,在风速测量点处安装一个风速计,风速计通过连接座固定在法兰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喷淋系统的消氢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9)的管径为100mm—150mm,外圆直径为10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喷淋系统的消氢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9)与非能动氢复合器顶部的距离为1m-1.5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喷淋系统的消氢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氢管(6)上透气孔的面积和与进气管的横截面面积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喷淋系统的消氢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头腔(5)的外圆周加工有配液口(7),配液口(7)的水平高度大于环形管上表面的水平高度,在下封头腔(5)的底部加工有排液口(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84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