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藤黄色单胞菌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8104.0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5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董范;柯从玉;朱庆忠;胡书宝;吴刚;宋社民;王保华;薄海江;吴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09K8/58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藤黄 色单胞菌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采油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藤黄色单胞菌及其制备和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将筛选的微生物同营养液一同注入油藏,或者注入激活剂激活油藏中的内源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动及其代谢产物与油藏中液相和固相的互相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综合性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目前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也是21世纪一项高新生物技术。
微生物采油机理主要有微生物自身对原油的降解及其代谢产物对原油的作用,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作用体现在微生物以石油为碳源,长链烷烃被微生物降解为短链烷烃,从而增加原油流动性;而代谢产物作用主要包括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生物气以及小分子的有机物,这些组分都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原油流动性,从而启动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显然,这里提高采收率作用效果的大小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有很大关系。
中低温稠油油藏由于原油本身粘度大,而且油藏温度较低,结果导致原油流动性非常差,常规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通过筛选高效降粘菌种并用于低温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查阅国内外专利和文献发现,目前筛选出用于微生物驱油的菌种有黄单胞杆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嗜热脱氮芽孢杆菌、肠杆菌、短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裂烃棒杆菌、野兔棒杆菌、酵母嗜石油杆菌、枯草杆菌、热带假丝酵母、球拟酵母、粘滞沙雷氏菌、阴沟肠杆菌、鲁疫链球菌、梭形芽孢杆菌、波茨坦短芽孢杆菌、不动杆菌、明串球菌。室内研究表明,这些菌株都具有一定降低的降低发酵液表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部分能够降解原油,具有降低原油粘度的功能,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地层温度,矿化度以及原油性质的 适应性等方面,而且很少有经过物模驱油实验评价和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可有效降解高蜡及高胶质原油,降低原油粘度并提高原油采收率一种藤黄色单胞菌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 sp.)HB-2CGMCC No.6457已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时间为2012年08月17日。
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 sp.)CGMCC No.6457是从宝力格油井产出液中分离得到的,其菌落为淡黄色,圆形,表面光滑不透明,边缘整齐,直径为1.5mm。
细胞呈杆状,大小为0.5μm×1.0~2.0μm,单个或成对排列。革兰氏阴性,不生孢,产生β-聚羟基丁酸盐颗粒。具体生理生化实验见表1。
表1藤黄色单胞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
注:“+”表示生长或反应阳性,“-”表示不生长或反应阴性
实验证明,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 sp.)CGMCC No.6457能有效降解原油并改善原油性质,作用后的原油粘度由2300mPa.S下降到700mPa.S,降黏率达到了69.6%,原油组分中轻质组分增加,重质组分减少,原油流动性等到明显改善。该菌株能够产生一定量的有机酸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降低58%,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了92%,能够使原油与水完全乳化,形成典型的水包油乳液。该菌株可广泛应用于采油工程及石油运输领域,特别是微生物强化水驱增油领域。
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 sp.)CGMCC No.6457的筛选,由下列步骤组成:
(1)采样和富集
(2)筛选和纯化
(3)菌株驱油效果评价
(4)现场驱油实验
具体工艺步骤及工艺条件是:
步骤(1)采样和富集:从宝力格油田产出液及费油坑中进行取样,然后采用以富集培养基进行富集。
富集培养基质量百分比组成为:葡萄糖2%,蛋白胨0.05%,酵母粉0.05%,尿素0.05%,硫酸铵0.05%,磷酸二氢钾0.5%,7水硫酸镁0.02%,氯化钠0.01%,自来水配制。
制备富集培养基的工艺条件为:pH值6~8,115℃灭菌20分钟,培养温度为25-45℃,培养时间为8-48小时。
步骤(2)菌种的筛选和纯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8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伸缩的USB加湿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VIKOR的区间数多指标决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