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热插拔的电连接器接触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6411.5 | 申请日: | 201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程晓华;王言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市海纳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热插拔 连接器 接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持热插拔的电连接器接触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有相当多的插拔是在带电的条件下进行的,即所谓的热插拔,这种插拔方式虽然广泛的应用,但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插拔是在带电的条件下进行的,受电位差的影响,容易产生电火花、飞弧等放电现象,放电现象的存在势必造成对接触件接触面的破坏,使接触表面状况发生恶化,会产生轻微麻点或积碳,严重时可能产生烧蚀变形、粘连、熔化等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会随着插拔次数的增加以及工作时电流的增大,其影响程度将变得更加明显,对电连接器的可靠性接触和使用寿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模块组件的正常工作,尤其在电压较高和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尤为明显。目前,真正支持热插拔的连接器为数不多,所谓支持热插拔的连接器也多是采用冠簧插孔和较长接触距离的结构,即接通后还可以向前推入一段距离,以达到转移起始接触点和工作点的位置,也可以实现热插拔,但是,由于冠簧插孔的接触点始终为同一个位置,因此,从严格意义上看,没有实现物理隔离与分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容易产生放电现象和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支持热插拔的电连接器接触件,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一种支持热插拔的电连接器接触件,它包括套管和接触件,所述接触件的下端设有插入孔;所述套管套装在接触件上;所述套管的下端设有通孔;所述接触件上的插入孔和套管上的通孔相互连通;其要点是所述插入孔内设有接触环;所述套管下端的通孔内设有接触套。
本发明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由于插入孔和通孔的内壁分别设有接触环和接触套,在带电条件下插入插针时,插针的顶端受接触环和接触套的影响,不会接触到接触件的内壁,从而防止了电火花或飞弧等放电现象的发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和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中1、接触件 2、套管 3、接触环 4、接触套 5、插入孔 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发明它包括套管2和接触件1,所述接触件1的下端设有插入孔5;所述套管2套装在接触件1上;所述套管2的下端设有通孔6;所述接触件1上的插入孔5和套管2上的通孔6相互连通;所述插入孔5内设有接触环3;所述套管2下端的通孔6内设有接触套4。
本发明所涉及的接触环和接触套由金属钨构成。
使用时,由于热插拔对电连接器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电连接器在插合过程中即将接触或初始接触时,即破坏基本只发生在初始接触段,而在正常工作时类似破坏形式基本上不会发生, 因而,本发明的设计是在同一接触件上设置接触环和接触套,将产品插合时的预先导通段和工作时的导通段分开,从而实现热插拔。
本发明由于接触环和接触套的存在,插针在开始接触时,尺寸较小的预先导通段先接触、导通,而随着插针的继续插进,尺寸较大的工作段才开始接触、导通,并在插合到位时,实现完全接触,将容易产生腐蚀的初始段和工作段进行了物理隔离;设计时,可根据电连接器的具体使用条件,如额定电流、电压、安装尺寸等来具体确定接触件的具体尺寸、接触环和接触套的尺寸、电连接器的接触形式、接触件的端接形式以及接触件与产品安装固定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市海纳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临沂市海纳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64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