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6285.3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5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隆彦;土屋宪司;堤修司;桥本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B05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涂布工序和干燥工序,所述涂布工序对送出的金属箔涂布涂布材料形成涂膜箔,所述干燥工序是通过送出而移动的所述涂膜箔一边通过沿着送出路径的线上配置的干燥装置的干燥炉,一边通过加热使所述涂膜箔干燥的工序,
所述干燥炉由在多个部位区划配置而成的多个干燥室构成,至少具有在所述干燥工序中所述涂膜箔最先通过的第1干燥室和接着所述第1干燥室通过的第2干燥室,
通过在相对于沿着所述送出路径的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使所述第1干燥室的面积比所述第2干燥室的面积小,所述第1干燥室的容积变得比所述第2干燥室的容积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涂布材料中含有溶剂,
所述第1干燥室形成为使从所述涂膜箔蒸发出的所述溶剂的浓度接近饱和状态的气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干燥室中,在阻止了热风的输送的气氛下,所述涂膜箔通过红外线加热器被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干燥室中,在阻止了热风的输送的气氛下,所述涂膜箔通过红外线加热器被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干燥室及其以后的所述干燥室中,所述涂膜箔暴露在输送有热风的气氛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干燥室及其以后的所述干燥室中,所述涂膜箔暴露在输送有热风的气氛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箔的送出使用辊,该辊配置为与所述涂膜箔或所述金属箔的至少任一个接触,并由从被输送有热风的所述干燥室排放的排放热而被加热,
所述涂膜箔利用在所述加热了的辊上所蓄积的热而被预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箔的送出使用辊,该辊配置为与所述涂膜箔或所述金属箔的至少任一个接触,并由从被输送有热风的所述干燥室排放的排放热而被加热,
所述涂膜箔利用在所述加热了的辊上所蓄积的热而被预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干燥室内的内部压力和在所述第1干燥室的上游侧邻接的所述第1干燥室的外部压力的差压为零,或者
所述第1干燥室的所述内部压力在容许误差的范围内比所述外部压力高。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干燥室内的内部压力和在所述第1干燥室的上游侧邻接的所述第1干燥室的外部压力的差压为零,或者
所述第1干燥室的所述内部压力在容许误差的范围内比所述外部压力高。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干燥室内的内部压力和在所述第1干燥室的上游侧邻接的所述第1干燥室的外部压力的差压为零,
或者所述第1干燥室的所述内部压力在容许误差的范围内比所述外部压力高。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干燥室内的内部压力和在所述第1干燥室的上游侧邻接的所述第1干燥室的外部压力的差压为零,
或者所述第1干燥室的所述内部压力在容许误差的范围内比所述外部压力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62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子铁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定子铁心的旋转电机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元件